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腸套疊,發病的24~48小時最關鍵

腸套疊是嬰幼兒最常見的急腹症。 如果腸管套疊1~2天, 套入的腸管血液迴圈受阻, 並隨著腸蠕動腸管越套越緊, 從而發生缺血性壞死、穿孔, 危及寶寶的生命。 而且, 4~10個月的寶寶最易患上腸套疊, 因此, “早發現, 早治療”對寶寶腸套疊來說尤為重要。

識別腸套疊——重中之重

“高危”年齡:2個月~2歲。

寶寶表現:

腹痛——寶寶陣發性哭吵, 或寶寶沒有哭吵, 臉色卻一陣陣發白;

嘔吐——常與哭吵同步進行。 初為反射性, 以後為腸梗阻表現;

便血——在腹痛6~8小時後出現果醬樣血便;

腹塊——有時, 可在寶寶肋緣下面摸到臘腸樣塊。

如果寶寶出現以上四大症狀,

Advertisiment
家長就要想到寶寶可能得了腸套疊。 但是, 寶寶發病時, 典型的四大症狀都有的並不多。 因此, 這就要求家長細心加耐心, 如果發現寶寶哭吵時有雙膝蜷曲、雙手按抓腹部的情況, 媽媽也應考慮寶寶腸套疊的可能, 及時就診。

發病的24~48小時最關鍵

腸套疊的兇險與否, 往往與媽媽或帶養寶寶的成人有關, 如在寶寶發病24~48小時以內, 病情被及時發現, 寶寶被及時送往醫院, 且得到正確的診治, 愈後情況相當良好。

寶寶腸套疊發病不超過48小時, 大多可通過空氣灌腸治療而治癒, 這種方法治療腸套疊效果好且無創傷。 但是, 超過48小時, 就不能做空氣灌腸治療(只做診斷性空氣灌腸), 可能需手術治療。

專家提醒:

1.寶寶陣發性哭吵超過3小時,

Advertisiment
有血便, 嘔吐, 拉稀、感冒或飲食改變, 出現上述任何一種狀況, 都應及時上醫院就診, 以排除腸套疊。

2.醫生的診斷手段主要通過寶寶的病史和儀器(B超、X射線透視)檢查確診, 因此, 媽媽在送寶寶去醫院就診時, 應將寶寶發病的詳細情況告知醫生。 如寶寶有血便, 最好將便便帶往醫院, 以便醫生及時正確診斷。

3.一旦懷疑寶寶腸套疊, 在送寶寶去醫院途中, 應立即禁食禁水, 以減輕胃腸內的壓力。 如有嘔吐, 應將頭轉向一邊, 讓其吐出, 以免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4.寶寶腹痛, 切勿用止痛藥(包括退熱止痛藥), 以免掩蓋症狀, 影響診斷, 貽誤病情。

5.送醫院途中注意寶寶病情的變化, 盡可能詳細地告訴醫生。

採取合理恰當的治療方法

腸套疊的治療並不複雜,

Advertisiment
但採取合理恰當的治療方法卻是非常重要的, 否則反而會給寶寶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1.空氣灌腸

治療指征:寶寶全身狀況良好, 沒有腸梗阻。

方法:醫生在X線透視下, 將灌腸管道從寶寶肛門進入, 控制一定的壓力, 將空氣灌入套疊的腸子遠端, 空氣的壓力使套入的腸子退回原處, 促使套疊的腸子復位。

2.手術治療

手術指征:腸套疊超過48小時。 有明顯腸梗阻或有腸子壞死表現等。

方法:打開腹腔, 將腸套疊之腸曲托出, 由遠端往近端擠回去, 使之復原, 檢查腸子是否健康, 並作相應處理, 如替腸減壓、腸切除、腸吻合等, 同時去掉闌尾。

3.核查療效

經過空氣灌腸治療後, 寶寶腸子是否復位, 不僅要在治療過程中通過拍片、醫生眼睛觀察瞭解,

Advertisiment
還要留院觀察。 醫生會讓寶寶服用黑色的活性碳片, 在6~8小時後寶寶拉出黑色大便, 且無哭吵、嘔吐等現象, 才可出院回家。

健康提醒:經過腸套疊的折騰, 寶寶不免較虛弱, 出院後, 媽媽千萬不可給寶寶補, 而應讓寶寶的腸子多休息, 減輕腸道負擔, 使腸道功能得到恢復。 如果腸子套疊的凹陷處未充分復原, 很容易再次發生腸套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