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睡前 最適合聽的5類故事

很多孩子都有睡前一定要聽“睡前故事”才肯上床的習慣, 講睡前故事有助於提高孩子的理解力、想像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對大腦的發育很有幫助。 而且, 可以大大增強父母與寶寶之間的聯繫與交流。 那麼, 什麼樣的故事更適合0-3歲寶寶睡前聽呢?

1、兒歌童謠類讀物

這類讀物節奏韻律很接近寶寶, 即使寶寶不能理解內容也能朗朗上口, 是寶寶發展語言能力的基礎。

2、介紹概念的圖畫書

這類讀物能促進寶寶認知能力的發展。 一般來說, 2-3歲的寶寶就開始學習一些抽象概念, 如分類、顏色、形狀、空間、數位、相反等。

Advertisiment
還有大、小、近、遠等概念, 年輕父母可一邊利用讀物, 一邊利用身邊的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素材來說明。 也有一些事物在寶寶的生活範圍內一時還無法接觸到, 生活經驗不足的寶寶就能夠從具體的圖像中快速地理解事物, 從而跨入一個更寬廣的領域, 認識各種己知和未知的事物, 在接觸真實的圖像時, 漸漸形成自己的間接經驗。

3、圖畫故事書

圖畫書具有豐富生動的視覺圖像與活潑有趣的故事情節, 不但可啟發寶寶對美的領悟, 還能培養寶寶在故事情節中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像, 因為只要你仔細分析就會發現, 好的圖畫故事書本身就有一大片的空白, 可供寶寶從不同的角度自由想像。 事實上, 圖畫故事書的智慧對成人來說,

Advertisiment
也是一筆財富, 你在跟寶寶分享故事的同時, 並不只有內容的傳達, 寶寶的情緒也同時被釋放了, 通過親子共讀的互動, 能使寶寶慢慢地發展出瞭解與表達自己情緒的能力, 這對寶寶的人際智慧發展, 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4、填充故事

對於寶寶非常熟悉的故事, 你不妨在講到最有趣或最驚險的地方停下來, 要求他把這個情節講完。 比如:“哎呀, 小豬就要被大灰狼抓住了。 那它有沒有被大灰狼吃掉呢?後來又發生了哪些事?”用這種提問的方式, 讓他參與到講故事的過程中, 他不僅能獲得許多樂趣與挑戰, 還可以提高記憶力和表達力。

5、接龍故事

接龍故事其實就是“你一句, 我一句”地講故事, 要靠你和寶寶共同完成,

Advertisiment
有一定的難度, 對年齡稍大的寶寶更適合。 比如:媽媽:“從前有一隻虎媽媽, 生了6只小老虎。 ”寶寶:“小老虎個個都很可愛。 ”媽媽:“有一天, 虎媽媽帶著小老虎們去找吃的。 ”

給寶寶講睡前故事技巧

1.要有感情地講故事

在給寶寶講睡前故事的時候一定要富有感情, 用感情來表現氣氛, 同時要注意輕柔甜美。 當然在講故事之前, 最好先瞭解故事的主題和內容, 可以自己先念一遍, 掌握每一個角色的個性和故事情節, 從而將故事講得更加生動。

2.聲音可以根據情節角色適度變化

講故事時適度變化一下您的聲音, 聽起來一定更加生動。 例如火車的“嗚嗚”聲或汽車的“嘟嘟”聲, 小狗“汪汪叫”和小貓“喵喵叫”, 您都可以用不同的擬聲發音來表現這些聲音,

Advertisiment
而不是呆板地念出字來;同樣地, 爸爸的聲音和奶奶的聲音也應該不一樣。 如果家長能夠充分表現愉快、憤怒、失望、難過等情緒, 睡前故事就會和廣播劇一樣精彩。

3.故事安詳

高☆禁☆潮☆禁☆迭☆禁☆起的故事當然能引起孩子注意, 但也容易使孩子過度興奮, 不適宜睡前講述。 為了讓孩子安靜入夢, 最好挑選有安定感、情節變化平靜的故事, 孩子才不會越聽越興奮。 家長講故事時, 要把故事講得有安寧的氣氛, 並不時斟酌孩子的年齡和心智發育, 稍微調整故事內容。

4.注意前情提要

在給寶寶講故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愛心與耐心, 如果昨天的故事還沒講完, 但是寶寶已經睡著了, 因此在今晚講故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講個前情提要,

Advertisiment
以便寶寶能夠很好地銜接起來。

5.適度改編

爸爸媽媽可以試著瞭解孩子的能力範圍, 然後小幅度變動故事內容。 例如有些外國故事的主角名字洋味十足, 不妨改成鄰家小孩的名字, 孩子聽起來會更親切。

另外家長也要瞭解寶寶喜歡哪些故事, 要培養寶寶良好的聽故事的習慣, 要讓寶寶懂得講完一個故事就得乖乖睡覺去了, 不能哭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