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的第一叛逆期 家長該如何應對

人有三個叛逆期, 兩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 稱“寶寶叛逆期”;七歲左右, 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 稱為“兒童叛逆期”;在12-18歲, 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 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不同的叛逆期, 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 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哦。

叛逆期的情緒表現

處於“寶寶叛逆期”的孩子, 其心理是以自我為中心, 喜歡做一些誇張行為引起別人的注意, 以做對抗性行為為快樂;這個時候的孩子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 像個大人, 所以什麼事情喜歡親力親為不喜歡別人幫助他完成。

Advertisiment

這個時候的孩子心理也特別需要尊重, 是一平起平坐的尊重, 所以他們不喜歡被指揮, 被使喚, 因此你叫他走東他走西。

但2歲的孩子也會突然很粘人, 害怕失去最親的人。 這個階段的孩子感情劇烈, 又變化無常。 他會在兩個極端搖擺不定:“要----不要, 行----不行”, 有的寶寶還很難接受新的事物, 沒有吃過的食物, 沒有穿過的衣服等他都不要。

如何應對處在嬰幼兒叛逆期的孩子

幼兒期的孩子時常會有一些出人意料的行為, 他們還不太懂什麼是危險的事情, 也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 當成人限制他們的願望或制止他們的行為時, 孩子們就會表現出對成人的不滿意甚至反抗, 與你背道而馳,

Advertisiment
喜歡說“我不”等。 在這種情況下, 大人便責怪孩子“不講道理”、“不聽話”等, 其實是冤枉了孩子, 因為這是孩子獨立與探索的願望強烈于服從, 孩子獲得新知識的途徑就是嘗試新奇、刺激的事物。

作為家長應該充分理解兒童要自己嘗試、獨立表現的要求, 儘量多創造一些條件, 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適當的或充分的滿足後, 他們的叛逆行為, 叛逆性心理自然就逐漸減少。 當孩子的意見和我們的意見相矛盾時, 可以利用他們的注意力容易轉移的特點, 用別的事物把孩子吸引開, 待問題解決後, 再找適當的時機去進行說理教育。 例如:孩子看見地上有一堆沙子, 非常高興, 就抓起沙子往天空中抛灑, 弄得地上、頭髮裡、衣服上都是沙子,

Advertisiment
如去把他拉開, 不讓他玩, 他肯定哭鬧著不依, 如果我們拿來鏟子、漏斗、過濾的網等東西, 孩子看見後, 馬上就會高興地玩起來了。 這樣不僅避免了一場風波, 而且孩子通過玩沙, 既瞭解了沙的特性, 又開發了智力由此可見, 理解、尊重、暫時滿足幼兒的意願或不合常理的行為, 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迂回教育手段。

當然, 適當滿足孩子的要求, 要把握好“度”, 不能一味地遷就。 否則會給孩子的身心發展投下陰影。

第二、要適當採取“不理睬”的態度。 當孩子沒有道理而又不能滿足他們時, 我們可以採取暫時不理睬的方法, 讓孩子鬧、讓孩子自討沒趣, 等孩子情緒好轉, 能聽講道理的時候, 再慢慢來進行教育。 這種方法反復幾次, 孩子自然知道哭鬧、不滿也無法滿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Advertisiment
同時在教育過程中, 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合理的要求, 什麼是不合理的要求。

“不理睬”是一種教育藝術, 當今幼兒的獨立性越來越強, 他們不願成人過多的參與自己的活動, 束縛自己的行為, 否則就會經常對成人表示不滿或產生反抗心理。 我們不妨在沒有危險傷害的情況下, 放手讓兒童自己去活動, 讓他們在嘗試中吸取教訓、經驗, 品味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樂趣。 即使成人想幫助他們, 也不要以指導、命令的口吻說話, 而要以提醒、探討等謙和的方式, 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

幼兒也是一個完整的人, 有著自己獨立心理及行為方式, 我們作為家長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

Advertisiment
適當地學會“不理睬”, 對幼兒的成長有益無害。

第三、要培養兒童的愛心、同情心。

幼兒的叛逆性行為很多時候表現為破壞性、挑鬥性。 在孩子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愛心、同情心”的教育, 是很有必要的。 同情心、愛心是人類共存共生的基礎, 也是人生觀教育的關鍵。 如對同伴要互相幫助, 互相謙讓, 不打人, 不欺負人, 敬老愛幼, 同情弱者, 儘量去幫助別人, 保護動植物, 疼愛父母等。 這也是教育培養幼兒同情心的有效手段。 如果幼兒有了這種愛心、同情心他們的叛逆性心理就會大大的減弱。

總之正確對待幼兒的“叛逆性”心理是一門教育藝術, 孩子只有在成人的精心培育下, 才能成為一個有良好個性品質的人。

寶寶進入叛逆期怎麼辦

兩種做法要不得

一、高壓政策

寶寶反抗的時候,你往往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因此實施高壓政策,讓他屈服。結果很有可能以寶寶的委屈哭鬧和你的難受心情收場。高壓政策會讓寶寶失去良好的判斷力,形成一種“奴性”人格,因為他屈從於自己所處的劣勢而不是理性的思考,隨之產生垃圾情緒,離開理性的排解,找不到合適的宣洩途徑,會對他的心理健康造成難以修復的傷害。

二、溺愛順從

現在的父母,往往認為傳統的養育方式過於老套,大家從各種媒體中獲得了很多的理論儲備——這些理論都強調首先要尊重寶寶、熱愛寶寶,但對於如何在權威與愛之間找到平衡點缺乏實戰的經驗。如果恰巧你是一個自我管理能力弱、執行力不夠的人,在與寶寶的“博弈”中總是處於下風,那就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太過於溺愛順從寶寶了。

好方法值得嘗試

在寶寶的叛逆期,可以採用如下的幾種方法來緩解親子的衝突。

一、多項選擇法

在親子間發生對抗衝突的時候,你不必急於將自己的意見堅決執行。我們可以試試這樣的方式:“寶寶,必須睡覺了,因為明天我們還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現在還不想睡覺,可以選擇再聽一個故事或者玩十分鐘,你選擇哪一個?”這種多項選擇法在與寶寶打交道的過程中十分有效,很多寶寶即使兩個方案都不是他原來想要的,但是他喜歡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感覺,所以能接受,並且因為方案是自己選擇的,所以執行起來十分俐落。你不妨一試。

二、約法三章法

寶寶生來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這種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時間及對某些事情的處理方式——要共同商定,否則一個外在的規則會被寶寶視作異己加以排斥。一旦他參與了制定,他便會覺得這些規則很神聖,會努力遵守。你也要認真對待你寶寶的約定,在發生衝突的時候,你可以提醒他遵守約定。

三、角色扮演法

輕鬆的親子遊戲能讓寶寶明白應該做什麼。你可以裝成一個做事拖遝又極不聽話的孩子,讓寶寶扮演媽媽的角色,看看他是如何來對待你的。有的寶寶會用你常用的方式對你,也有的寶寶會用他心目中期望的你對待他的方式對待你,你需要細心觀察。通過角色扮演,親子之間的對抗自會消彌不少哦!

兩種做法要不得

一、高壓政策

寶寶反抗的時候,你往往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因此實施高壓政策,讓他屈服。結果很有可能以寶寶的委屈哭鬧和你的難受心情收場。高壓政策會讓寶寶失去良好的判斷力,形成一種“奴性”人格,因為他屈從於自己所處的劣勢而不是理性的思考,隨之產生垃圾情緒,離開理性的排解,找不到合適的宣洩途徑,會對他的心理健康造成難以修復的傷害。

二、溺愛順從

現在的父母,往往認為傳統的養育方式過於老套,大家從各種媒體中獲得了很多的理論儲備——這些理論都強調首先要尊重寶寶、熱愛寶寶,但對於如何在權威與愛之間找到平衡點缺乏實戰的經驗。如果恰巧你是一個自我管理能力弱、執行力不夠的人,在與寶寶的“博弈”中總是處於下風,那就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太過於溺愛順從寶寶了。

好方法值得嘗試

在寶寶的叛逆期,可以採用如下的幾種方法來緩解親子的衝突。

一、多項選擇法

在親子間發生對抗衝突的時候,你不必急於將自己的意見堅決執行。我們可以試試這樣的方式:“寶寶,必須睡覺了,因為明天我們還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現在還不想睡覺,可以選擇再聽一個故事或者玩十分鐘,你選擇哪一個?”這種多項選擇法在與寶寶打交道的過程中十分有效,很多寶寶即使兩個方案都不是他原來想要的,但是他喜歡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感覺,所以能接受,並且因為方案是自己選擇的,所以執行起來十分俐落。你不妨一試。

二、約法三章法

寶寶生來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這種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時間及對某些事情的處理方式——要共同商定,否則一個外在的規則會被寶寶視作異己加以排斥。一旦他參與了制定,他便會覺得這些規則很神聖,會努力遵守。你也要認真對待你寶寶的約定,在發生衝突的時候,你可以提醒他遵守約定。

三、角色扮演法

輕鬆的親子遊戲能讓寶寶明白應該做什麼。你可以裝成一個做事拖遝又極不聽話的孩子,讓寶寶扮演媽媽的角色,看看他是如何來對待你的。有的寶寶會用你常用的方式對你,也有的寶寶會用他心目中期望的你對待他的方式對待你,你需要細心觀察。通過角色扮演,親子之間的對抗自會消彌不少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