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的心理健康和智力開發方案

一到兩歲的寶寶, 模仿仍然是他/她認識和接受外界的主要途徑, 爸爸媽媽在生活中要及時為寶寶培養好習慣, 糾正壞習慣, 給寶寶一個健康有趣的嬰幼兒期, 也為/她將來的心理健康、情商發育、智商拓展打下良好的根基。

這個階段的寶寶, 可以自由地活動, 比如慢慢地上下樓、做簡單的動作和遊戲, 蹦蹦跳跳等。 雖然寶寶的動作可能有點遲緩、不流暢, 但基本上, 他/她已經掌握了所有的動作技巧和能力, 接下來。 就是慢慢適應和熟練這些動作的時期。

爸爸媽媽在這個時期, 要逐步加強對寶寶肢體運動的訓練。

Advertisiment
比如, 帶寶寶進行室外活動, 鼓勵他/她自己走路, 而不是賴在媽媽懷裡。 寶寶在自己嘗試活動的過程中, 平衡能力、協調能力、敏捷能力、力量、速度、彈性等, 都會有良好的發展。

寶寶的肢體運動能力, 還關係到智力的發育。 肢體動作智慧強的寶寶, 善於用全身的動作來配合語言, 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感覺和想法, 並且嘗試用自己的雙手積極地改造食物, 通過觸覺等感官來發展能力, 從而獲得成就感和智力上的發展。

身體的運動, 有利於寶寶積極地思考, 對他們而言, 學習是一種娛樂, 或者說在娛樂中, 他/她可以學到豐富的知識。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選擇一些可以一邊動手, 一邊學習的工具, 比如七巧板、可以組合拼插的玩具、積木等,

Advertisiment
讓寶寶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的觸覺經驗, 來加強對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從而刺激智力的發展。

通常, 兩歲以下的寶寶, 是各領域、各系統的基本能力迅速發展的時期, 他/她的智力發育、情緒發展和生活作息息息相關, 爸爸媽媽可以在生活中, 通過多元化的刺激, 促進寶寶肢體技能和智力因素的發展。

護理寶寶的過程, 同時可以成為教育寶寶的途徑, 比如, 在教會寶寶刷牙、洗臉的時候, 爸爸媽媽可以同時傳輸給寶寶衛生知識, 在訓練寶寶走路的時候, 爸爸媽媽可以理論結合實踐, 讓寶寶在走路技能發展的同時, 又對自己的身體構造有更清楚地瞭解。

訓練和教育, 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爸爸媽媽要注意寶寶因為疲憊而產生的抵觸,

Advertisiment
給寶寶充足的休息時間, 同樣是一種有效的護理和關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