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的啼哭聲對其語言發育有影響

新出生的寶貝擁有的唯一語言就是哭聲。 他的許多需求、思想、情緒等都包含在那一聲聲的啼哭中。 很明顯, 他在用哭聲與人交流。

而從語言的另一個角度講, 小寶貝的哭聲也是他說話的前奏——試音。 通過哭, 他可以不停地調試自己的音位, 高、低、長、短。 對寶貝而言, 每一個發音都是新鮮而有趣的。 這樣的調音用不了一周, 他便已經清楚地知道, 自己該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樣的音位。 這就像一名歌手在演唱前總要“咪咪、嗎嗎”一陣子, 以調整自己的音準, 讓歌唱得更好聽一樣。

所以, 如果媽媽們足夠細心,

Advertisiment
就會發現, 寶貝饑餓時、煩躁時、主氣時、生病時的哭聲是不一樣的。 或長或短, 或急促或憤怒, 一樣的哭泣, 百樣的哭聲!

但是, 無論寶貝怎樣哭, 我們都一定要回應他, 輕輕地拍一拍, 溫揉地抱一把。 寶貝會因為這些回應而感受到媽媽的關愛, 小小的心靈將會由於高興而願意嘗試更多能夠引起你注意的方法。

此外, 因為寶貝哭泣時會被立刻抱起來, 呼吸會變得更順暢。 這對語言的發展也是極有幫助的。

新生寶貝的哭聲雖然是件讓人頭痛的事。 但是, 千萬別錯誤地想:讓他哭一會好了, 這樣可以培養他的獨立性。 如果我們依照這樣的想法而堅持不理他, 也許過一會兒寶貝確實就不哭了, 但是這樣一來, 寶貝就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向外界傳遞自己的心情。

Advertisiment
“哭”可是他唯一會用的語言, 如果得不到回應, 他就會放棄, 不再願意嘗試引起他人的注意了。 而沒有了溝通, 寶貝的語言與智力自然也就無從發展。

科學真相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的韋姆克教授稱, 新生兒在剛出生一周內口帝哭的聲調越豐富, 當他長到一歲半時, 就越能本能地學會更多的詞句。 反之, 旋律單一的啼哭聲預示著這名嬰兒以後學說話的困難會更大一些。

韋姆克對大約35名幼兒進行了相關分析, 首先分析新生兒發出的語音, 從啼哭聲中“過濾”出曲調來。 結果發現, 一開始聲調曲線只是簡單地起伏變化, 到出生後第二周, 曲調就開始變得複雜了。 他說, 嬰兒發出豐富多變的曲調的時間越早,

Advertisiment
以後學說話時就能更早更多地學會各種詞句。

韋姆克一直從事語言開發方面的研究。 他指出, 這項研究的意義在於, 對於那些啼哭聲調單一的幼兒, 可有針對性地嘗試進行音樂方面的訓練, 以説明其提高語言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