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的便便,媽媽你看得懂嗎

提到寶寶的大便, 媽媽們可是相當的關心, 甚至揪心啊。 不拉、拉多、拉稀、拉硬、拉的看上去不對, 各式各樣的便便問題, 都會讓寶媽不知所措。 今天就一起來學習寶寶的便便

寶寶最初的便便

在醫院裡最初的一到三天, 寶寶會排出胎便(胎糞)。 胎便粘稠, 呈黑綠色, 是媽媽懷孕期間寶寶腸道裡積累的排泄物。 由膽汁、黏液、腸壁細胞、分泌物和羊水等構成, 胎便的排出說明寶寶的腸胃系統開始正常工作了。

母乳餵養寶寶的便便

顏色:未加輔食的純母乳餵養寶寶, 糞便呈芥末黃或黃色。

形狀:剛出生時便便可能很稀,

Advertisiment
慢慢變成稠度均勻如糊狀或凝乳狀, 有時有小米樣的顆粒。

氣味:便便有股酸甜味(很像優酪乳味), 一點兒也不難聞。

次數:在最初的幾周裡, 寶寶可能會在每次餵奶時或餵奶後排便, 但他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排便規律。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可能一天會拉4次以上, 也可能3天才拉1次(甚至更久)。

PS:這些便便也正常

如果哺乳媽媽乳量太多, 寶寶可能會因前奶後奶失衡而有綠色水樣或泡沫樣大便;如果每日排便4~5次或更多, 或2~3天才排一次, 但大便性狀如常, 寶寶體重增加, 精神狀態好, 則不必多慮。

奶粉餵養寶寶的便便

顏色:奶粉餵養寶寶的便便呈深黃色, 如果吃的奶粉含鐵量高, 可能呈綠色。

形狀:比母乳餵養的寶寶乾燥, 看起來一大坨,

Advertisiment
質地較硬, 基本成形, 為條狀。

氣味:無明顯臭味。

次數:比喝母乳的寶寶少, 一般一天至少1次, 1-4次都是常見現象。 大便的次數會隨月齡的增加而漸漸減少。

PS:過濃的奶粉不好

奶粉沖得過濃會造成寶寶攝入的水分不足, 使寶寶尿黃、排便不通暢。

混合餵養寶寶的便便

顏色:混合餵養的寶寶大便會是淺黃色, 或者是黃褐色, 一般都比金黃色要淺一些。

形狀:比人工餵養寶寶的便便軟, 而且也是稀糊狀的。

氣味:臭氣增加。

次數:混合餵養的小月齡寶寶, 每日3-4次, 隨月齡增加, 2個月以後, 會減少到每日1-2次。

PS:給混合餵養媽媽的3個建議

1.一次只喂一種奶:不要母乳不夠吃了, 再沖奶粉。 這樣寶寶會對乳☆禁☆頭產生錯覺。 應該嚴格按照說明書調製:不隨意增減濃度,

Advertisiment
同時要保證寶寶每天適度的喝水量。

2.從母乳餵養向配方奶餵養轉變的過程中, 至少要有兩周的過渡時間, 讓寶寶的消化系統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以免發生便秘或腹瀉。

3.發育正常是關鍵:只要寶寶吃奶好, 精神好, 體重增長正常, 媽媽就可以放心。

添加輔食後寶寶的便便

顏色:大便的顏色一般呈綠色或者黃色, 但有時會因為所吃食物的顏色而出現別的顏色, 比如吃了綠葉菜後很可能是綠色;吃了胡蘿蔔後就呈紅色等。

形狀:便便開始轉變成固體, 多為條狀, 並有一定的軟硬度。

氣味:由於添加輔食導致糖和脂肪的增加, 大便的氣味會比沒加輔食前更臭一些, 變得讓人“厭惡”多了。

次數:一般為1—2天1次, 3天以內1次也是正常的。

Advertisiment

PS:通過便便看輔食添加

如果大便很幹或很硬, 可以適當加些菜泥, 或給寶寶多喂一些蔬菜水或水果汁。

當大便的次數增多、稀薄如水、出現黏液、膿血。 說明寶寶可能吃了不衛生或變質的食物, 有患腸炎、痢疾等腸道疾病的可能, 需要加倍警惕。

如果便便發散, 不成形, 要考慮是不是因為輔食量太多或輔食不夠軟爛, 影響了寶寶的消化吸收。

當寶寶開始吃質地粗糙的食物時, 你會發現那些富含纖維質的食物, 比如玉米粒或豌豆, 會被寶寶直接排出來, 這都沒關係。 等到寶寶的胃腸道發育得更好, 能夠有效地處理這些食物, 問題就會解決。

幾種異樣的便便

蛋花湯樣便便(奶瓣)

黃色、水分多、糞質少, 可能表示寶寶對奶中的蛋白質消化吸收不太好,

Advertisiment
腸胃對蛋白質不太適應, 或也可能得病毒性腸炎了, 這種疾病多發於4個月後的寶寶。

4個月內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會比較稀, 有時有顆粒或奶瓣。

應對方法:如果食欲正常、體重增長良好, 那沒有問題。 母乳媽媽不要吃太多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保證每天攝入足夠的主食和蔬菜。 但如果寶寶便便變少, 突然變成蛋花湯, 就要及時帶寶寶就醫。

油珠型便便

糞便呈淡黃色, 液狀, 量多, 發亮, 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樣不可以滑動, 這表示食物中脂肪過多或吸收不良, 多見於人工餵養兒。

應對方法:需要調整飲食結構, 可以適當增加碳水化合物。 如果寶寶大便一直呈“油性”, 同時體重增長不夠, 應該帶他去看醫生。

深棕色泡沫型便便

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呈深棕色水樣,帶有明顯酸味。這可能是由於嬰兒攝入過多的澱粉類食物,並對食物中的糖類不消化所引起的。

應對方法:如果每天大便多次且水分較多,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化驗大便看看是不是腸炎。如果不是腸道感染,那就應該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減少輔食中的澱粉類食物。

臭雞蛋型便便

這是提示孩子蛋白質攝入過量,或蛋白質消化不良。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如果大便有怪味(配方奶/輔食寶寶的便便本身就會難聞一些),可能是有問題的。配方奶寶寶應注意奶粉濃度是否過高,進食是否過量。

應對方法:可適當稀釋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暫停蛋白質的攝入,可以給孩子用點多種維生素製劑。

綠鼻涕型便便

黃糞便量少,次數多,呈綠色粘液狀。這種大便也稱“饑餓性大便”,往往是因為餵養不足引起的。綠色的便便,但不是粘液狀,則可能是肚子找了涼。

應對方法:增加母乳餵養次數,如果母乳分泌不足,就要考慮混合餵養了。肚子保暖。

巧克力型便便

硬邦邦的,可以在地面上滾動的深棕色便便,可能跟消化不良有關。長期補充鐵元素的寶寶,胃腸道的正常細菌和補充的硫酸鐵會發生反應,使大便呈深棕色(也會有綠色或黑色);大便發黑極少數情況下是上消化道有少量出血,需要請醫生檢查。

應對方法:注意觀察,如果寶寶沒有不適就無大礙,如果不放心,可暫停服用鐵劑。

血櫻桃型便便

寶寶的大便中帶血,通常呈紅色或黑褐色,有時還夾帶血絲或血塊等。呈鮮紅色問題在直腸或肛門;呈暗紅色,注意排除腸套疊或壞死性腸炎。

應對方法:首先應排除寶寶是因為服用了鐵劑或大量含鐵食物導致的便便顏色異常,如無法判斷,請儘快帶寶寶就醫。

便秘和腹瀉

便秘:大便乾燥是寶寶便秘的症狀之一。每當寶寶便秘,媽媽都在一旁默默為他“加油”。

便秘的症狀包括排便困難(煩躁或痛苦)、大便乾燥(呈顆粒狀),有時還會出現帶有血絲的大便,這是因為排出硬便時肛裂造成的。

腹瀉:寶寶大便帶水,伴隨次數增加,很可能是寶寶腹瀉了。腹瀉更常見於配方奶寶寶,要注意餵養工具的消毒並經常洗手。

寶寶腹瀉的原因包括:腸胃炎、吃了太多的水果或果汁、正在長牙、對某種食物過敏。

應該帶他去看醫生。

深棕色泡沫型便便

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呈深棕色水樣,帶有明顯酸味。這可能是由於嬰兒攝入過多的澱粉類食物,並對食物中的糖類不消化所引起的。

應對方法:如果每天大便多次且水分較多,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化驗大便看看是不是腸炎。如果不是腸道感染,那就應該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減少輔食中的澱粉類食物。

臭雞蛋型便便

這是提示孩子蛋白質攝入過量,或蛋白質消化不良。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如果大便有怪味(配方奶/輔食寶寶的便便本身就會難聞一些),可能是有問題的。配方奶寶寶應注意奶粉濃度是否過高,進食是否過量。

應對方法:可適當稀釋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暫停蛋白質的攝入,可以給孩子用點多種維生素製劑。

綠鼻涕型便便

黃糞便量少,次數多,呈綠色粘液狀。這種大便也稱“饑餓性大便”,往往是因為餵養不足引起的。綠色的便便,但不是粘液狀,則可能是肚子找了涼。

應對方法:增加母乳餵養次數,如果母乳分泌不足,就要考慮混合餵養了。肚子保暖。

巧克力型便便

硬邦邦的,可以在地面上滾動的深棕色便便,可能跟消化不良有關。長期補充鐵元素的寶寶,胃腸道的正常細菌和補充的硫酸鐵會發生反應,使大便呈深棕色(也會有綠色或黑色);大便發黑極少數情況下是上消化道有少量出血,需要請醫生檢查。

應對方法:注意觀察,如果寶寶沒有不適就無大礙,如果不放心,可暫停服用鐵劑。

血櫻桃型便便

寶寶的大便中帶血,通常呈紅色或黑褐色,有時還夾帶血絲或血塊等。呈鮮紅色問題在直腸或肛門;呈暗紅色,注意排除腸套疊或壞死性腸炎。

應對方法:首先應排除寶寶是因為服用了鐵劑或大量含鐵食物導致的便便顏色異常,如無法判斷,請儘快帶寶寶就醫。

便秘和腹瀉

便秘:大便乾燥是寶寶便秘的症狀之一。每當寶寶便秘,媽媽都在一旁默默為他“加油”。

便秘的症狀包括排便困難(煩躁或痛苦)、大便乾燥(呈顆粒狀),有時還會出現帶有血絲的大便,這是因為排出硬便時肛裂造成的。

腹瀉:寶寶大便帶水,伴隨次數增加,很可能是寶寶腹瀉了。腹瀉更常見於配方奶寶寶,要注意餵養工具的消毒並經常洗手。

寶寶腹瀉的原因包括:腸胃炎、吃了太多的水果或果汁、正在長牙、對某種食物過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