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慌不得平時五法要記牢

小寶寶誕生後, 經常會出現適應性發燒, 這種適應性發燒是成長必經的階段, 這個過程中, 寶寶可以產生自身的抗體, 形成自己的抵抗力, 所以, 寶寶一出現發燒, 父母不要慌了手腳, 而是, 先通過物理降溫的方法進行處理, 當然, 如果發現時已經出現高燒39度以上, 或是有昏厥、抽搐等症狀, 那麼別猶豫, 趕緊送醫診治。 但是, 平時, 新爸爸新媽媽可以多留意, 其實是可以讓寶寶順利退燒的, 不需要去打點滴。

一、降溫

未出現併發症的高燒寶寶, 一定要先考慮降溫, 物理降溫是首選, 特別是高熱或有高熱驚厥史的寶寶,

Advertisiment
主要有以下方式:

1.冷敷法:將冷毛巾敷于發燒寶寶的頭部, 待毛巾變暖後更換;或將冰袋用毛巾隔開置於寶寶額頭上, 如沒有冰袋可將冰放於熱水袋或塑膠袋中代替。

2.溫水浴:保持室溫在24~26℃之間, 水溫在40度左右, 水量以沒至軀幹為宜, 將寶寶肩部托起, 身體臥於盆中, 浸泡時間以5~10分鐘為宜, 半小時後測體溫。 浴中需加水時應在遠離患兒處攪動, 如病情重及精神、面色、呼吸出現異常應立即停止。

當寶寶出現高燒不退, 或有炎症, 則要用藥物降溫, 遵醫囑按時給寶寶使用退熱藥劑。

特別注意的, 寶寶發燒經過治療退燒, 未經48小時是不宜洗澡的。 因為發燒寶寶抵抗力極差, 此時洗澡很容易導致再次受外感風寒而發燒。

二、環境

Advertisiment

新爸爸媽媽應保證居室清潔、安靜, 室內溫度控制在18~20℃, 儘量減少親友探視, 防止交叉感染, 房間每天至少通風一次, 不過通風過程中, 要將患兒轉移到其他房間。

三、觀察

要每4小時幫寶寶測一次體溫, 39℃以上的高溫患兒每1~2個小時測一次, 同時, 注意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面色、呼吸等狀況, 吃了退熱藥後, 如果寶寶出現大汗淋漓、面色蒼白等現象, 應及時喂糖水, 防止寶寶虛脫, 並與醫生聯繫。

四、飲食

發燒時, 多喝水是硬道理, 以補充體內因發燒而消耗的水分, 更能幫助寶寶退燒。 寶寶發燒後一般胃口都不好, 此時別硬逼著孩子吃, 可給寶寶喝些果汁、米湯、蛋奶、豆漿等流質食品。 如果寶寶熱度不高, 食欲不錯, 可吃些藕粉、肉糜粥、雞蛋羹等半流質食品。

Advertisiment

五、衣服

發燒寶寶衣服不宜過厚, 特別是嬰幼兒不可裹得太緊, 否則會影響散熱, 體溫難以降下來。 在無風情況下可適當減少衣著, 以幫助寶寶通過皮膚散出體熱。

其實, 發燒是寶寶成長過程必須經歷的階段, 切不可一發燒就用抗生素, 長期使用會導致寶寶自身抵抗力下降, 而且會導致寶寶下次生病用藥量增加, 所以, 平時, 父母要多觀察寶寶身體狀況, 一旦出現異常, 要懂得一些基本的應對措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