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發熱的早期護理方法

寶寶生病前, 一般都會有一些比較明顯的症狀, 如發熱、咳嗽、頭痛、嘔吐、腹瀉、脫水、腹痛、哭泣、厭食、口腔異味、積食、血尿、便秘、血便、驚厥、流鼻血、出牙期不適、淋巴結腫大、肢體痛、眼睛疼痛等, 這些大多是一些疾病的先兆, 細心的父母應能根據寶寶表現出來的症狀判斷出寶寶的疾病, 並在送醫院去之前給予最好的護理。

發熱

導致寶寶發熱的原因

發熱是嬰兒疾病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 發熱既是疾病的一種症狀, 也是機體與疾病作鬥爭的結果。 引起小兒發熱的原因很多, 歸納起來可分為兩大類, 即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Advertisiment

感染性發熱: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炎、中耳炎、敗血症、皮膚感染、尿路感染、化膿性腦膜炎等感染性疾病會引起發熱;各種急性傳染病像麻疹、猩紅熱、寶寶急疹、水痘、風疹、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菌痢、傷寒均可伴有發熱。

 非感染性發熱:結締組織病如嬰幼兒類風濕病、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等均可有發熱;此外, 小兒脫水熱、藥物熱、暑熱症、腫瘤、白血病以及顱腦外傷後的中樞性發熱均屬於非感染性發熱。

判斷寶寶發熱的方法

發熱是指體溫的異常升高。 正常小兒腋下體溫為36~37℃, 若測量腋溫大於37.5℃, 肛溫大於38.2℃就應確認是發熱了。 根據發熱的程度分低熱(體溫41℃)。

如何根據寶寶發熱判斷疾病

(1)感冒

寶寶出現發熱,

Advertisiment
同時伴有鼻塞、輕微咳嗽、不願意吃奶等症狀, 說明寶寶患有感冒。 此時要注意多給寶寶喝水。 當然, 最好還是到醫院, 請醫生治療。

(2)病毒感染

反復發熱是病毒感染的一種症狀。 寶寶經常會半夜發熱, 清晨消退, 只要病毒沒有控制, 體溫就會有波動或反彈。

(3)肺炎

如果寶寶發熱不退, 咳嗽加重, 就要想到寶寶是不是患了氣管炎、肺炎。 此時寶寶嗓子呼嚕, 喘氣較粗, 咳嗽時可引起嘔吐, 鼻子一扇一扇的, 口周發青, 煩躁不安, 愛哭鬧, 遇到這種情況, 應當帶寶寶去醫院看病。

(4)中耳炎

寶寶感冒幾天後, 突然高熱, 哭鬧很厲害, 左右擺頭或碰到患側耳朵。 寶寶會因疼痛而拒絕吮奶, 1~2天后, 耳朵裡流出膿來, 體溫有所下降。 遇到這種情況時,

Advertisiment
要及時就醫, 一般會很快好轉, 否則會轉為慢性中耳炎, 有引起腦炎的危險。

父母須知

寶寶手足心熱, 從中醫的角度分析, 是因為陰虛火旺, 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寶寶有“虛火”。 這種情況不宜使用西藥退熱劑, 而應該選擇中醫治療。 中藥可選用生地、麥冬、沙參、玄參、玉竹、青蒿、丹皮等滋陰清熱之品。 同時讓寶寶多飲水, 多吃青菜和水果, 也可以經常用菊花泡水頻飲。

寶寶發熱的表現

發熱時除體溫升高外還可以伴有四肢發涼、臉紅、呼吸急促、脈搏心跳加快、煩躁不安、消化功能紊亂(如腹瀉、嘔吐、腹脹、便秘)等症狀。 少數寶寶可以發生高熱驚厥。 發熱時心跳加快、血液迴圈旺盛、白細胞增高、抗體產生增加, 這些都利於機體與疾病作鬥爭。

Advertisiment

家庭護理要點

設法讓寶寶多休息。 高熱的寶寶最好臥床休息, 這樣可減少能量消耗, 減少肌肉活動和熱量的產生。 在寶寶休息時, 父母儘量不要去打擾他——頻繁地測試體溫、喂水、喂藥也會使寶寶感到疲勞。

多喝水。 發熱時呼吸快, 蒸發的水分多, 因此要及時補充水分。 多喝水還可促使多排尿, 通過排尿有利於降溫和毒素的排泄。

多通風。 居室空氣要流通, 在夏天最好使室溫降低一些, 這樣有助於體熱經傳導輻射散熱, 有利於降溫。

物理降溫。 可洗溫水澡, 洗澡的水溫最好比體溫低1~2℃。 或用冰塊、冷濕毛巾置於大血管處, 比如頸部兩側、腋窩、腹股溝, 置於頭部、前額降低顱內溫度。 畏寒、寒戰時不宜採用這些物理降溫方法。

 觀察病情:如果寶寶雖然高熱,

Advertisiment
但面色紅潤精神好, 父母就不用著急, 也不必一天往醫院跑幾次, 只要遵照醫生的囑咐, 堅持服藥就行。

寶寶發熱, 需注意高熱驚厥。 若寶寶體溫高於37.5℃, 應及時看醫生。 體溫不超過38℃時不要隨便服藥, 應採用物理降溫;體溫超過39.5℃, 則應採取退熱措施。 如藥物退熱, 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等, 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有一些寶寶對某些退熱藥過敏, 用藥後起了皮疹、誘發哮喘等。 退熱藥都有一定副作用, 故切勿濫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