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發熱的常見症狀及護理方案

發熱, 尤其是高熱對小兒機體有著很大的影響, 可使小兒心臟搏動加快, 代謝增加, 耗氧量也直線上升, 還可使大腦過度興奮, 產生煩躁、驚厥, 也可過度抑制引起昏睡、昏迷, 還可使消化道消化液分泌減少, 消化酶活力降低, 胃腸運動減慢, 而致食欲不振、腹脹、便秘等現象出現。 所以當小兒發熱時, 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觀察與護理:

(1)定時測量體溫。 要定時測量發熱小兒的體溫, 一般每4小時測一次。 如40℃以上超高熱或有高熱驚厥及其他特別情況時, 須1~2小時測量一次。 若給退熱處理後應觀察有無體溫驟降,

Advertisiment
可在1小時後測體溫, 以觀察體溫動態。 如發現體溫明顯下降, 又有大量出汗、軟弱無力等現象時, 大多由於退熱過度引起虛脫。 此時, 應注意給小兒保暖, 多飲熱開水, 必要時需到醫院靜脈補液。 如連續2周以上發熱時, 需定時(一般早、中、晚各測一次)測量體溫, 並做好記錄, 供醫生參考。 此外尚需仔細觀察有無其他症狀, 如咳嗽、嘔吐、腹瀉等。

(2)注意居室環境。 應開窗通風,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但應避免穿堂風直接吹, 也不要過多加被、穿衣, 以免影響散熱, 引起體溫再度升高而發生驚厥。

(3)注意調節飲食。 發熱期間儘量給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 少吃或儘量不吃油膩食品和含糖量較高的食品, 尤其是嬰幼兒更不要輕易改變飲食, 或者添加新的輔助食品,

Advertisiment
以免不適應而引起消化不良。 但蔬菜湯、水果、水果汁等含水分較多的食品應適當補充。

(4)注意休息、減少活動。 小兒發熱, 尤其是高熱, 體內消耗較大, 所以要注意休息, 酌情減少活動, 避免劇烈運動。

(5)多飲開水、避免失水。 高熱時因體內的水分隨熱而散發, 尤其是服退熱藥後發汗過多, 也會使體內水分損失。 所以應多飲溫開水並加少量食鹽, 既可補充水分, 又使小便增多, 促進體溫下降。

(6)適時降溫。 發熱是機體抵抗疾病的防禦功能之一。 因此, 不必對所有發熱都給予對症處理。 當高熱對機體可能有不良影響或曾有高熱驚厥史者, 應及時給予降溫處理。 一般38℃左右的發熱, 小兒精神良好, 無其他異常症狀, 可不必理會。

Advertisiment
但如超過38℃, 且持續不退熱, 須作降溫處理。

物理降溫:可將冷毛巾稍絞幹, 敷於前額部, 定時更換, 此法使用方便且安全有效;用30%酒精塗擦腋下、腹股溝及額部、頸部, 避免擦胸腹部。 酒精擦浴對嬰幼兒降溫效果較好(但有時只能使皮膚表面降溫, 肛溫仍較高)。

藥物降溫:在醫生指導下, 服用適合小兒服用的退熱藥。

服用退熱藥, 如高熱不退, 6個小時後可重複使用退熱藥物。 要注意劑量, 以防過量後引起虛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