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病一次,脾氣見長一次?

寶寶在生病期間, 食欲下降, 精神也不如以前, 家長會儘量滿足寶寶的各種需要。 而過分的呵護、放縱, 在孩子身體康復以後, 就可能落下許多心理上的後遺症。 比如, 心理年齡倒退, 孩子變得比以前幼稚、脆弱、膽怯。 因為過分的呵護, 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得到一次次強化。 大人自己感冒發燒, 會用平常心去對待;孩子有病, 大人也應該用平常心去對待。 該治、該護理、該安慰, 絕不含糊, 精心護理不等於溺愛和放縱。 要讓孩子懂得:戰勝疾病也需要勇敢、堅強。 身體康復和心理康復同樣重要。

寶寶生病後,
Advertisiment
脾氣為什麼會變大?

生病是重大生活事件

寶寶的性格就是在一個個生活事件中形成的, 其中疾病作為寶寶生活事件中舉足輕重的大事, 對寶寶性格的影響很大。 有病的人未必就是性格消極, 沒病的人未必就是性格積極, 關鍵是他人和自己對待疾病的態度, 可以形成一個人的基本觀念和行為方式。

寶寶生病作為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父母的情緒、態度和行為使寶寶強烈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意義, 並因此建構一個印象特別深刻的"鏡像自我", 即寶寶把父母當成自己的鏡子, 從他們的反應和言行中形成對自己的評價和認識。

什麼是"鏡像自我"?

研究表明, 嬰兒24個月以後就會出現鏡像自我, 3~4歲幼兒是鏡像自我穩定形成階段,

Advertisiment
他們主要通過親身經歷、重要他人、家庭環境等管道獲得"我"的地位和意義。 因此, 3歲前是兒童形成自我、奠定性格萌芽的關鍵期。 而3歲前正好是寶寶疾病的多發期, 寶寶通過疾病這種親身經歷, 從父母非常時期的教養方式獲得了性格形成的重要素材。

我們看到大多數家庭經過一場場疾病走向陽光和健康, 但也有的父母在疾病面前自己先變成了弱者, 總在心裡向疾病求饒, 替寶寶"負罪", 失去了一顆平常健康的心態, 給寶寶的性格打上一些特殊的烙印:疾病是一個砝碼, 可以換來我想得到的一切, 尤其是有需要就能滿足的優越感。 因此, 我們常聽見有的父母說:"寶寶剛剛大病一場, 現在變得特別嬌氣, 有點要求不滿足,

Advertisiment
就哭得像個淚人兒似的。 "有的父母則說:"生完病, 寶寶的脾氣特別大, 不像以前那樣乖, 總想迫使大人讓著他。 "

性格是後天形成的

父母對生活事件的態度雕刻寶寶的性格, 如果你認同"性格即命運"的人生方程式, 那麼性格對打造一個人的成功與幸福的重要意義就不言而喻。 幼兒是性格形成的萌芽期, 寶寶性格中的積極因素多還是消極因素多, 在幼年時期就左右著他的同伴關係品質、心理素質水準, 其實也在左右著他一次次成功或幸福的體驗。

可見, 如果父母有所疏忽, 疾病成了寶寶脾氣轉變的里程碑, 裡邊很可能滲透一些消極性格因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