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生病了別亂輸液

近日, 一則微博讓不少家長為自己的寶寶擔心。 根據國外一項檢查, 因為生產輸液器材時, 已經有顆粒留在輸液液體裡, 日後可能導致膽固醇高, 易引起動脈硬化。 寶寶生病時, 該不該輸液呢?下麵就由小編為你解密吧。

寶寶生病了該輸液嗎?

如何正確選擇是否給寶寶輸液

輸液通常不是醫生的治療首選, 通常孩子發燒了, 父母著急的情況下, 就會不斷反問醫生為何不輸液, 久而久之, 這種方法似乎成了治療發燒等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似有“不輸不快”之感。

其實, 類似於發燒這些日常疾病, 不是非得要通過輸液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

Advertisiment
對於是否選擇靜脈輸液時, 主要看兩個方面, 首先看所選用的藥物的性質, 有些抗生素或者其他一些藥物需要液體稀釋溶解後靜脈給藥, 其次看是患有何種疾病, 比如嚴重的感染需要大劑量的使用抗生素;發高燒、腹瀉等導致體液丟失或出現脫水症狀需要及時補充液體及丟失的電解質等。

不必輸液的情況:

1、患病毒性或細菌性☆禁☆感冒的寶寶, 一般都不要選擇輸液, 只要讓寶寶按時吃藥、多喝水、多休息, 隨時監控寶寶的體溫就可以了。 輸液只會讓寶寶白受罪, 減低寶寶對病毒的抵抗力。

2、患氣管炎的寶寶, 如果只有一些咳嗽和低燒, 只要能按時吃藥, 結合治療氣管炎的一些食療配方,

Advertisiment
就不需要輸液了。

可能需要輸液的情況:

患化膿性扁桃腺炎的寶寶, 因為是細菌性☆禁☆感染, 可能需要輸抗生素或吃消炎藥。

如果患氣管炎的寶寶高燒不退或已查出明晚病原體, 可能需要進行針對性輸液。

一定要輸液的情況:

感冒的寶寶, 如果伴有嚴重嘔吐和腹瀉, 就要適當地輸液, 補充水分和流失的電解質。

上呼吸道感染出現合併症, 如中耳炎、咽炎、喉炎等等, 就需要輸液了, 輸液的目的是針對病原和症狀用藥, 而不僅僅為了退燒而輸液。

亂輸液對寶寶的不良影響很多

首先, 靜脈輸液是有創操作, 易引起感染, 導致靜脈炎。 其次, 藥品都有副作用, 靜脈輸液的副反應要比口服藥更為兇猛。 第三, 兒童靜脈輸液所需要的時間比較長,

Advertisiment
輸液區域人多擁擠, 容易發生交叉感染。 最後, 打針會對兒童的心理造成影響, 使患兒在今後的醫療過程中配合度大大降低, 直接影響治療效果。

在看守著寶寶輸液時, 還要注意聽從醫生的建議, 父母不要急於一時, 主動要求輸液, 也不要一味拒絕;要在正規醫療機構或有醫護人員監護的條件下輸液, 以便及時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不要自己調整輸液的速度, 如輸液快了、量大了, 都會造成寶寶心臟負荷過大的。

小編總結:想提醒一下家長, 選擇是否輸液並非是家長所要求的, 而是要結合寶寶病情的以及醫生的診斷而決定的, 不要因為著急寶寶一時半刻的發燒, 就果斷地往寶寶身上輸液。 而且對於輸液的治療,

Advertisiment
對寶寶的影響是很長遠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