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特別愛發脾氣是怎麼了?

如果有一天, 你的孩子突然一反常態地顯露一些你難以理解的表現, 或者“恢復”了嬰兒時代的生活習慣, 或者熱衷於發號施令, 或者突然展現出女明星的風範和脾氣……千萬不要心煩意亂, 這些特別的舉動背後, 其實另有隱情。 但往往父母很容易對寶寶的表現造成誤解, 從而沒有以最合適的態度和方法對待寶寶, 延誤寶寶成長的最佳時機, 有時甚至給寶寶帶來傷害。 寶寶的心事不太好猜呢!

寶寶特別愛發脾氣是怎麼了?

辰辰睡醒了午覺, 興奮地還想繼續上午的遊戲:和自己的熊熊、兔兔們過家家!當辰辰來到小桌子邊:啊!什麼都沒有了!小碗小盆,

Advertisiment
熊熊和它看的書, 還有坐在小木車裡的兔兔!媽媽笑眯眯地走過來對他說:“辰辰, 你看媽媽把你的玩具都收到抽屜裡去了, 乾淨吧?”辰辰當時怒氣衝天, 沖著媽媽一通歇斯底里地喊叫和揪打:“你真討厭!”

分析:

大人們永遠不能理解, 寶寶這些生活中積累起來的習慣和規矩, 東西的擺放、睡覺的床鋪和時間、吃飯的時間以及自己專用的可愛餐具等等, 每天看似例行公事的生活細節, 其實對寶寶來說, 更多地意味著一種有規律的生活的平靜和可以把握的安全感。 大人也許覺得孩子其實還很小, 哪兒有那麼多事兒?可是寶寶也是個人, 也已經有自己的一套了呢!那些改變會讓孩子緊張。

Advertisiment

對策:

父母最好能夠理解寶寶這種心理習慣, 在長大到能承受更多變化的時候, 再讓孩子學著適應吧。 當然, 孩子還是更希望到點就睡覺, 睡在自己溫暖的小床上;到點就吃飯, 哪怕不在外面玩兒太久;如果父母覺得孩子的玩具放得太亂, 能不能跟孩子商量著收拾, 不要給孩子太突然和絕對的改變。

專家提醒:

在對兒童精神疾病的認識上, 許多人存在誤區。 有些家長誤把孩子的抑鬱表現當成懶惰懶散, 有些人認為與人交往困難就是性格內向。 還有些家長容易小題大做, 孩子偶爾成績不佳表現的低落, 也會被他們誤認為是得了精神疾病。 所以, 過度輕視和過度重視都是不對的。 一般來說, 如果孩子出現與自己年齡不符、教育程度不符、一貫表現不符的異常行為,

Advertisiment
家長們都應提高警惕。 此外, 兒童精神疾病的表現與成人也不一樣, 不能用成人的標準來判斷。 以抑鬱症為例, 成人可能主要的表現是情緒低落, 嚴重的可能有自傷、自殺行為, 但孩子的情緒表達突出, 部分孩子表現為毀物、傷人、具有攻擊性。 但是, 孩子究竟是有心理衝突還是已經上升到精神疾病, 還是要到醫院讓醫生來評判, 不要妄下論斷, 更不能擅自治療。

對於這類孩子, 家長除了要及時將他們送院治療, 與醫生及時溝通, 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 首先, 讓孩子有正常的生活規律, 按時起居。 在這方面, 家長要做表率, 保證使他們有充足的睡眠。 其次, 均衡營養適量運動。

Advertisiment
多帶孩子到戶外走走, 與大自然、小動物接觸, 也是很好的心理治療。 最後, 給孩子營造一個輕鬆的氛圍。 不要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執, 不要無端指責孩子, 尤其不要跟孩子抬杠。

寶寶特別不喜歡髒亂是怎麼回事?

仁仁的奶奶說, 兩歲的仁仁特別不喜歡髒亂, 如果地上有一點水, 他就指著一定要奶奶用拖布拖乾淨才接著玩自己的;一次奶奶鋪床單有一個小角沒鋪好, 他一定要自己繞過去把床單鋪好才算完;吃飯的時候, 麵條掉到了地上, 仁仁便開始變得煩躁不安, 直到奶奶把地面清理乾淨, 他才開始繼續安靜地用餐。

分析:

二三歲的孩子正處於學習和瞭解紀律和規範的年齡段, 他們會把這些紀律和規範認為是必須嚴格遵守的。

Advertisiment
他們特別注意細節的完成情況, 假如你平時總是教導他要及時處理自己製造的髒亂情況, 那麼他就會無法理解為什麼你會忽略掉在地上的麵條, 這會給他造成困擾, 讓他心煩意亂。

對策:

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孩子先注意有趣的事情, 孩子大一些後, 告訴孩子有時候某些事情是可以先放一放的, 過後再找合適的時間處理, 對他說你會在吃完晚飯後再清理, 而且可以請他來幫忙, 這樣就會讓他的情緒平穩下來, 也會讓他覺得自己很能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