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物理降溫法有哪些?

寶寶發燒了, 物理降溫是媽媽們的常用對策。 可究竟怎樣的物理降溫方法才正確?降溫過程中又該注意些什麼?媽媽們都清楚嗎?

發燒為什麼要降溫?

發燒本身不是疾病, 只是疾病的一種表現症狀。 發燒是寶寶正常的免疫反應。 身體通過升高體溫來調動自身的防禦系統以抵抗外來病菌的入侵, 從而縮短病程, 讓寶寶儘快康復。

雖說發燒不是病, 但也不能置之不理, 因為發燒會加快新陳代謝, 讓寶寶消耗大量能量, 甚至導致脫水。 所以說, 寶寶發燒時必要的降溫工作必不可少。

發燒時, 首選物理降溫

當寶寶發燒低於38.5℃時,

Advertisiment
醫生多會建議媽媽給寶寶先進行物理降溫, 因為和打針、吃藥比起來, 物理降溫可是好處多多。

操作簡單。 和跑醫院看大夫開方取藥、打針比起來, 物理降溫在家就可進行, 可讓寶寶免去折騰之苦。

寶寶易配合。 吃藥苦、打針疼, 和這些比起來, 對於物理降溫的方法, 小傢伙通常比較配合。

無副作用。 和吃藥比起來, 物理降溫不會對寶寶身體造成任何不良影響, 更安全、可靠。

雙管齊下。 即使寶寶體溫超過38.5℃時, 也應該藥物降溫和物理降溫結合進行, 降溫的效果更好。

乖乖網溫馨提示

寶寶發燒, 媽媽之所以會抓狂, 多因擔心“發燒會燒壞腦子”, 其實發高燒本身不會影響寶寶智力, 只有腦炎、腦膜炎等疾病使腦質本身受病毒破壞,

Advertisiment
才會影響寶寶智力或感官機能。 所以理性面對寶寶發燒, 有助於媽媽更科學地採取相應對策。

靠譜的物理降溫法

可用方法1:溫水擦浴

操作方法:取一條毛巾, 浸入32℃~ 34℃的水中, 待毛巾濕透後幫寶寶擦拭前胸、後背、頸部、腋下、腹股溝處等大血管行走的部位, 可以讓體溫儘快降下來。

注意事項:溫水擦浴每次5 ~ 10分鐘即可。

溫馨提示:和溫水擦浴一樣, 媽媽還可以給寶寶洗個溫水澡, 水溫控制在29.5℃~ 32℃為宜, 時間控制在5 ~ 10分鐘。

可用方法2:補充水分

操作方法:補充體液是最基本的降溫方法, 效果很好, 寶寶發燒時, 媽媽要儘量讓寶寶多喝溫水。

注意事項:不要給寶寶喝涼水。 寶寶發燒時常伴隨有胃腸道症狀或咳嗽等情況, 喝冷水會加重原有病情。

Advertisiment

溫馨提示:除溫開水外, 媽媽還可以給寶寶多喝些青菜水、水果汁, 這些有味道的液體可以讓寶寶攝入水分更多一些, 都可達到補水的目的。

可用方法3:使用退熱貼

操作方法:退熱貼含有高分子水凝膠, 貼在額頭或頸部的大椎穴等部位來吸收熱量。 此外, 其中所含的一些天然藥物如薄荷、冰片等也有清涼降溫的作用。

注意事項:退熱貼每貼可持續使用8小時, 所以媽媽們一天為寶寶最多貼3次即可, 不必頻繁更換。

溫馨提示:貼退熱貼時要避開頭髮、眉毛等處, 更要遠離眼部或傷口處, 以免造成寶寶不適。 不要單純依賴退熱貼, 還要注意多補充水分, 多種方法聯合使用。

可用方法4:按摩穴位

操作方法:媽媽勾曲食指,

Advertisiment
從寶寶兩眉頭開始向髮際線滑動按摩, 推按50 ~ 100次。 也可用食指壓住寶寶太陽穴, 打圈按摩50~ 100次。

注意事項:媽媽給寶寶按摩時用力要柔和、均勻, 不要弄疼寶寶。

溫馨提示:若寶寶不配合, 媽媽可一邊給寶寶講故事一邊進行, 以分散寶寶注意力。

不靠譜的物理降溫法

不靠譜方法1:酒精擦浴

用酒精擦拭皮膚的確能幫寶寶降溫, 但是弊大於利。 因為酒精發揮作用太快, 會引起寶寶毛細血管快速收縮, 從而阻礙散熱, 使寶寶體溫變得更高。 此外, 酒精還會通過皮膚和呼吸道被寶寶吸入體內, 引起酒精中毒, 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昏迷。 如果寶寶對酒精過敏, 還會引發皮疹、瘙癢等問題。

不靠譜方法2:冰枕

冰枕是在冰袋內裝入自製冰塊,

Advertisiment
外面再包上毛巾, 枕在寶寶後頸部。 和酒精降溫一樣, 冰枕也會導致寶寶體溫下降過快, 使毛細血管快速收縮, 影響散熱。

不靠譜方法3:捂汗

老人常會用“捂汗”幫寶寶退熱, 給寶寶蓋上厚厚的被子, 門窗關嚴, 認為出一身汗有助於退燒。 其實, 發燒寶寶的衣服被褥都不宜太厚, 穿蓋衣服過多會影響散熱, 導致體溫在短時間內升得更高。 緊閉門窗的方法也不可取,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可減少空氣中的致病細菌數量, 對寶寶快快康復有好處。

乖乖網特別提示:

關注那些危險的發燒信號

發燒是機體對抗病毒細菌入侵的保護性反應, 有助於寶寶增強抵抗力。 但當寶寶有以下表現時, 及早就醫。

1、精神極度萎靡, 嗜睡, 或是一直哭鬧不停, 無法安撫;

2、身體某部位出現不能控制的抽動、痙攣;

3、無法吞咽食物,不停地流口水;

4、脈搏微弱,但跳動卻又快又急,或呼吸時伴有雜音;

5、皮膚顏色改變,變成灰白色,或是皮膚上出現紫色斑點;

6、排尿不暢,有疼痛感,或腹瀉、大便帶血;

7、寶寶不讓移動,或舉止行為怪異;

8、發燒超過3天;

9、1歲以內的寶寶,即使是低燒也建議及早就醫,因為1歲以內寶寶的機體功能發育尚不完善,感染很容易散播至全身。

無法安撫;

2、身體某部位出現不能控制的抽動、痙攣;

3、無法吞咽食物,不停地流口水;

4、脈搏微弱,但跳動卻又快又急,或呼吸時伴有雜音;

5、皮膚顏色改變,變成灰白色,或是皮膚上出現紫色斑點;

6、排尿不暢,有疼痛感,或腹瀉、大便帶血;

7、寶寶不讓移動,或舉止行為怪異;

8、發燒超過3天;

9、1歲以內的寶寶,即使是低燒也建議及早就醫,因為1歲以內寶寶的機體功能發育尚不完善,感染很容易散播至全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