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營養不良,原來是這些原因

很多麻麻感覺自己家孩子發育慢, 很可能跟寶寶營養不良有關, 然後跟風補這個加那個。 其實造成寶寶營養不良的因素很多, 不僅僅是盛傳的孩子不愛吃飯、挑食偏食等等問題才會引發。

嬰幼兒營養不良, 是由於機體缺乏蛋白質、熱卡而引起的消瘦、生長發育減慢、反應淡漠、全身抵抗力低下的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

主要見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 因為嬰幼兒生長發育較快, 對營養素的需要量相對較多, 再加上消化吸收功能未完善。

營養不良主要原因

◆長期攝入少

如嬰兒出生後缺奶, 過早地採用米粉和粥類為主食;或者因唇裂、齶裂而哺乳困難;也有少數病兒是由於長期偏食、挑食、吃零食所引起。

Advertisiment

◆吸收不良

寶寶經常腹瀉或伴有胰腺功能不全、肝功能障礙, 妨礙了營養素的吸收利用。

◆需求量增多

雙胎、早產兒、各種急慢性☆禁☆感染、生長發育加速期等都會增加人體對營養素的需要量, 從而造成營養素及能量相對不足。

◆排泄量增加

糖尿病則會增加體內葡萄糖的丟失, 腎病綜合症時常伴有大量蛋白尿, 這些疾病往往容易合併營養不良。

因此, 要防止營養不良首先要提倡母乳餵養, 合理、及時補充輔助食品, 正確安排寶寶的生活;

堅持戶外活動, 增強體質, 預防感染:及時治療慢性疾病和消化道疾病, 糾正各種先天性畸形,

Advertisiment
必要時可適當補充一些消化酶、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這樣喂寶寶容易營養不良

誤區1.不餵奶粉

一個年輕母親帶著3個月大的女嬰去體檢, 她對醫生說, 看了媒體關於“大頭嬰”的報導, 她不敢再喂孩子奶粉, 只好改喂米糊。

醫生當即糾正了這位母親的做法——這是因噎廢食。 無法提供母乳, 應該以乳製品餵養嬰兒。

米糊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不足, 沒有奶粉的補充, 營養肯定跟不上。

誤區2.不及時添輔食

對於1歲內的嬰兒, 一種約定俗成的做法是按需哺乳。 什麼時候寶寶餓了, 媽媽就哄著吃母乳。 很多人以為這樣就可以喂飽嬰兒。

實際上母乳品質可能因人而異, 雖然提倡母乳餵養, 但僅僅這樣還是不能提供足夠的營養,

Advertisiment
還應該及時添加輔食。

5個月大的時候, 可以從米糊菜泥開始, 這些固體食物的添加, 對於嬰兒的營養吸收有很重要的作用。

誤區3.頻繁換品牌

有的家長反映, 孩子不愛吃奶粉, 牌子換了一次又一次都無濟於事。

醫生表示, 嬰兒對於奶粉的口味有一段適應期, 嬰兒一時排斥某種品牌的奶粉, 可能只是暫時沒有適應這種牌子的口味。

認定一種品牌奶粉的品質, 最好堅持讓嬰兒食用, 這樣有利於嬰兒更好地吸收蛋白質。

誤區4.奶粉米糊一起沖調

沖調奶粉不當也可能導致嬰兒對蛋白質吸收不全。 他建議, 家長最好按照奶粉包裝上標明的劑量沖調奶粉。

如果奶粉加得太多, 可能增加胃腸、腎臟的負擔, 不利於營養成分的吸收,

Advertisiment
奶粉沖調太稀, 則蛋白質含量不足。

醫生表示, 除非仔細計算營養成分構成按比例沖調, 否則沖調效果沒有配方奶粉的好。

誤區5.不夠耐心重視不足

很多家長在餵養奶粉時耐心不足, 平時, 對於嬰兒的身體狀況也關心不夠。

營養不良症沒有很明顯的表現。 通常是體重不增或下降, 食欲改變、感冒和拉肚子。

家長應該提高保健意識, 對嬰兒進行定期體檢。 只有這樣, 才能及時發現問題。

大家需要注意這些原因, 而且要注意合理地給孩子進行飲食, 全面的進行調節, 以免造成孩子身體健康受到危害。

有效進行調理, 並且在日常生活中, 注意導致寶寶營養不良的因素, 平時大家需要注意這些飲食方法, 並且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護理事項。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