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為何就愛重複一件事?

一個故事, 來來回回地講到可以倒背如流, 卻每一次都興致勃勃地要求再講一遍;一個小瓶蓋, 扔下去、撿起——從早晨玩到天黑……寶寶愛上了樂此不疲地重複同一件事情, 一周又一周, 這是出了什麼狀況?

手裡的東西扔在地上, 給他撿起來, 又要扔下去, 再撿起來, 還要扔下去, 樂此不疲;同一個故事, 給他講一遍, 不滿足, 再講一遍, 還是不滿足, 媽媽講了十幾遍了, 口乾舌燥, 他卻聽得津津有味;往小瓶子裡裝豆豆, 裝進去, 又倒出來, 不厭其煩……幾乎每個年齡的寶寶, 都有喜歡重複的“癖好”, 讓家長不得其解甚至被折騰得不耐煩,

Advertisiment
他卻樂在其中, 一些家長不禁要問:小傢伙為什麼這麼喜歡重複呢?這樣正常嗎?

如果您正為孩子喜歡“重複”困擾, 那麼很想先跟您說句:“恭喜!您的孩子很正常, 而且正在享受發展的樂趣。 ”因為“重複”是孩子必經的發展之路, 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來說都意義巨大。 為什麼這麼說呢?看看下面這些分析就知道了。

重複鞏固和發展寶寶的技能

一般來說, 孩子的心智或動作技能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 就會在新奇感的作用下, 自發地進行使用, 形成成人眼中的重複現象, 殊不知, 在這樣看似無聊的重複中, 孩子的心智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 比如, 當半歲以後的孩子發現自己的動作可以作用於某個物件並引起一定的後果後,

Advertisiment
就會慢慢喜歡上重複扔東西的動作, 在這個過程中, 他鞏固著自己正在發展的大動作, 滿足著觀察動作能引起什麼結果的好奇心, 也在進一步發展著他的心智:哦, 原來有的東西扔下去可以彈跳起來, 有的東西扔下去則可以摔破!

重複強化孩子對自己的信心

在當今的核心家庭中, 孩子常常是雷打不動的“上帝”, 爸爸媽媽則心甘情願地“俯首稱臣”, 然而, 不要以為孩子在家裡可以“稱王稱霸”就會感到自己的強大, 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是非常脆弱的, 在“全能”的父母面前, 他們常常因為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或身外的物質世界而感到自身力量的渺小。 而“重複”, 卻使兒童感受到力量和獨立, 因為, 孩子之所以喜歡“重複”進行一種活動,

Advertisiment
往往是因為他能夠自主地控制那種行為, 比如, 熟練地在瓶子裡裝、倒豆子。 這樣的自主感, 有助於他們獲得控制局面的自信, 進而增強內心的力量。

孩子不厭其煩地讓家長為他重複講讀某個故事, 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熟悉的故事, 可以讓他更有能力去預測接下來的情節發展, 這種預測未來事件的能力, 會讓孩子體驗到莫大的成就感, 進而增強對自己的信心。

重複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

重複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除了上述重點陳述的幾點外, 還有一些其他的價值, 比如, 重複可以通過加深大腦皮層的溝回間接地促進孩子智慧的發展。 研究表明, 大腦皮層上的溝回, 是人類特有的高級神經活動的基礎,

Advertisiment
幼小的寶寶出生之初, 大腦皮層的溝回並不明顯, 但隨著跟外界的不斷互動, 所接受的刺激將會使溝回逐漸增多, 而重複的刺激, 則能使溝回不斷加深, 並相應地增大大腦皮層的表面積, 為較高級的智慧奠定生理基礎。

可見, “重複”不僅是孩子非常常見的行為選擇, 而且是孩子身心發展的必由之路, 這是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決定的, 是不以孩子的意志為轉移的, 甚至是不可回避的,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早期階段, 都會產生這樣的“癖好”, 但看似單調的重複不會讓孩子的發展停滯不前, 而是會直接間接地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重複是記憶和學習的必要條件

就像成人不可能在一夜之間記住所有新鄰居和新同事的名字一樣,

Advertisiment
孩子也需要反復地溫習才能達到記憶的結果。 而且, 由於幼小的孩子記憶力和理解力更為有限, 一個新奇的概念、詞句、旋律、動作或技能往往需要經過更多次的重複, 才能在不斷的強化中將之納入長時記憶。

孩子的語言學習就是如此, 因為要以大人說話的速度去學習一種複雜的語言, 他們只能憑藉反復的聽, 才能逐步吸收大人話語中所含的語言資訊。 以至於現實中我們常常可以觀察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在聽某首唐詩或兒歌的時候, 開始可能只喜歡傻呆呆或者若無其事地聽, 然而有一天, 小傢伙卻可能突然把聽進去的東西“吐”出來了, 一下子會接著媽媽說唱, 甚至會通過“移花接木”對已經學會的詩歌進行創造性的改編!這就是多次重複之後的“突變”!

重複增加孩子內在的安全感

當成人對孩子重複的要求作出回應的時候,其實對孩子來說,他體驗到的是承認對他愛的承諾,由此他能感覺到成人對他內心需求的理解與支撐,增強對自己存在的價值體驗。而且,熟悉的事物,往往讓孩子感覺更安心,這對於他對親子關係以及外部世界的安全體驗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陪孩子不斷重複做某一件事的時候,觀察一下孩子滿足的表情就知道了,那種或靜或動的安靜與快樂,正是內在踏實感的自然表露!

溫馨提示:變著花樣讓寶寶重複

明智的家長,會尊重孩子喜歡重複的意願,耐心地陪孩子重複,甚至變著花樣增加重複的樂趣,比如,給愛扔東西的孩子提供不同質地的物體,讓他體驗不同的物體扔下去的感覺有什麼不同。當孩子要求重複閱讀某個繪本的時候,偶爾變個閱讀的花樣,比如,待孩子對故事的內容的熟悉得差不多了,就跟孩子表演故事的內容。或者發現孩子已經能認讀下來了,就分角色朗讀。再比如,孩子喜歡反復往小瓶子裡裝東西倒動西,可以逐步縮小裝倒的物品的體積(比如,如果孩子開始用彈珠,可以逐步給他提供小扣子、小黃豆、小綠豆等等,當然要嚴格注意安全,以防孩子吞食),以便進一步促進孩子精細動作的發展。 

重複增加孩子內在的安全感

當成人對孩子重複的要求作出回應的時候,其實對孩子來說,他體驗到的是承認對他愛的承諾,由此他能感覺到成人對他內心需求的理解與支撐,增強對自己存在的價值體驗。而且,熟悉的事物,往往讓孩子感覺更安心,這對於他對親子關係以及外部世界的安全體驗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陪孩子不斷重複做某一件事的時候,觀察一下孩子滿足的表情就知道了,那種或靜或動的安靜與快樂,正是內在踏實感的自然表露!

溫馨提示:變著花樣讓寶寶重複

明智的家長,會尊重孩子喜歡重複的意願,耐心地陪孩子重複,甚至變著花樣增加重複的樂趣,比如,給愛扔東西的孩子提供不同質地的物體,讓他體驗不同的物體扔下去的感覺有什麼不同。當孩子要求重複閱讀某個繪本的時候,偶爾變個閱讀的花樣,比如,待孩子對故事的內容的熟悉得差不多了,就跟孩子表演故事的內容。或者發現孩子已經能認讀下來了,就分角色朗讀。再比如,孩子喜歡反復往小瓶子裡裝東西倒動西,可以逐步縮小裝倒的物品的體積(比如,如果孩子開始用彈珠,可以逐步給他提供小扣子、小黃豆、小綠豆等等,當然要嚴格注意安全,以防孩子吞食),以便進一步促進孩子精細動作的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