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為什麼愛吮指 幼兒吮指的危害

幼兒吮指通俗地說, 就是年滿1周歲的寶寶吃手指。 嬰兒時期, 寶寶通過“吮吸”的方式進食。 所以, 在這一時期, 吸吮手指對寶寶而言十分重要, 家長應加以鼓勵。 雖然“吮指”對嬰幼兒而言是常見現象, 但隨著寶寶逐漸長大, 不加節制的手指“吸吮”百弊而無一利。 那麼, 各位寶媽們知道幼兒為什麼愛吮指嗎?幼兒吮指的危害有哪些?又該如何應對幼兒吮指呢?

幼兒為什麼愛吮指

吮指對不同年齡的孩子來說意義不同。

6個月前:吸吮需要

吸吮反射是維持生存的本能現象。 不滿三個月的嬰兒為滿足吸吮的要求,

Advertisiment
常常會把吮指當做生理需要。

6個月後:自☆禁☆慰需要

若嬰兒出生6個月後, 仍然存在吮指現象, 此時, 嬰兒不再是為了滿足生理需要, 而是尋找一種心理安慰。 一般情況, 6個月的嬰兒就能夠感受世界, 開始懂得喜怒哀樂, 一旦離開父母懷抱或者熟悉的環境, 變得很沒安全感, 這個時候, 很多嬰兒會選擇吸吮手指排遣憂慮。 一旦出現固定吮吸一個手指, 家長需要早一點干預。 一旦出現“吮指癖”, 對兒童身心健康產生影響。

幼兒吮指的危害

一般情況下, 吮指並沒有不好, 但家長仍要謹慎觀察其造成的負面影響。 幼兒吮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危害。

1.手指受傷

愛吮指的寶寶, 手指常常被口水侵蝕, 很容易受到損傷, 發生蛻皮、感染, 嚴重者甚至導致手指變形。

Advertisiment
另外, 吮指容易對牙齒產生壓迫, 影響牙齒健康生長, 長期吮指可能造成牙齒排列不整齊, 出現齙牙、牙齒閉合不良等情況, 引發口腔問題。

2.細菌感染

寶寶天性好動, 對未知世界充滿了好奇。 時不時東摸摸、西動動, 手指非常容易粘上髒東西。 若手指在沒有清洗的情況下入口, 容易將病菌帶入口腔, 引起腹瀉等不良反應。

3.心理焦慮

寶寶依賴吮指, 除了影響身體健康, 對心理的影響會造成不良後果, 通常情況下, 容易產生焦慮、緊張、自卑、抑鬱等不良情緒。 長此以往, 危害很大。

如何應對幼兒吮指

幼兒吮指行為需分年齡層區別對待。

0~6個月:鼓勵吮吸

對不滿12個月的寶寶而言, 吮指是智力發育的信號, 寶寶通過吸吮,

Advertisiment
大腦得以發育, 促進身體協調能力發育。 此外, 吮指也可幫助寶寶緩解緊張情緒。

(1)適當延長餵奶時間

採用母乳餵養的媽媽可以適當延長餵奶時間, 幫助寶寶增加吸吮體驗。 母乳餵養同時, 媽媽應該邊喂邊撫摸寶寶, 通過溫柔撫摸的方式增加寶寶安全感。

人工混合餵養的媽媽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奶瓶和奶嘴。 奶嘴口太大容易導致寶寶喝奶過大吸吮欲望得不到滿足。

(2)合理使用安撫奶嘴

新手媽媽若擔心寶寶因吮指造成病菌入口, 可考慮使用奶嘴。 不僅能幫助寶寶入睡, 也能鍛煉吮吸能力。 但需經常給奶嘴消毒, 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6個月之後至3歲:尋找吮指原因

滿6個月的寶寶通常因為缺乏安全感而愛吮指。 這個時期,

Advertisiment
若寶寶依賴吮指, 父母要注意尋找吮指原因。

(1)常陪伴, 增加寶寶安全感

寶寶也很容易孤單, 父母要多抽出時間陪伴寶寶。 和寶寶遊戲玩耍、帶寶寶遊玩旅行等都可以讓寶寶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 倍感溫暖, 從而放棄吮指習慣。

(2)為寶寶找尋“玩伴”

父母可以幫寶寶準備適合集體遊戲的玩具, 邀請其他小朋友和寶寶玩耍, 讓寶寶從中體會到交友的樂趣, 排遣孤單。 如果寶寶本身性格較敏感, 除了找小夥伴排遣孤單, 建議家長給寶寶準備一個信賴的替代品。 比如, 給寶寶隨身攜帶由小玩到大的玩偶, 可以代替吮指給他以安全感。

3歲以上:矯正“吮指”行為

若寶寶已滿3歲仍然改變不了吮指習慣, 家長必須立即矯正, 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Advertisiment

(1)自我調整, 滿足寶寶情感需要

建議家長首先調整自己心態, 多讚美少批評, 重視寶寶情感需求。

(2)培養興趣, 轉移注意力

一旦寶寶開始吮指, 家長可以適時做些其他事轉移寶寶注意力。 比如發掘寶寶興趣愛好, 當寶寶投入到感興趣的事務中時, 吮指習慣可能會被逐漸淡忘。

(3)遵醫囑, 心理治療或行為干預

若是寶寶吮指行為非常嚴重的, 建議帶寶寶諮詢專業兒科醫生, 具體原因具體分析, 對症下藥。 如果是心理問題, 就嘗試心理治療。 其他情況可通過佩戴矯正器等方法行為矯正,及早幫助寶寶戒掉“吮指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