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濕疹的病因及治療

濕疹(eczema)是一種常見的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淺層的炎症性皮膚病, 一般認為與變態反應有一定關係。 其臨床表現具有對稱性、滲出性、瘙癢性、多形性和復發性等特點。

一、 內因:

1、遺傳過敏性體質:一般父母或家族中有過敏性疾病患者的兒童中濕疹的發病率較其它同齡人群高。

2、胃腸功能障礙:胃腸道功能紊亂時, 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分解, 而以大分子形式吸收入血液, 尤其是蛋白質類食物(奶、雞蛋、魚蝦等)可做為抗原物質, 而誘發濕疹。 因此, 孩子過多的食入蛋白質類食物, 在著涼、感冒或腹瀉等影響腸胃功能時濕疹可以復發或加重。

Advertisiment
哮喘也會加重濕疹復發, 或注射預防針也會加重濕疹復發。 0-6個月嬰兒消化吸收差, 胃腸道防禦能力較弱, 易發生食物性過敏。

3、體內慢性☆禁☆感染灶:患兒存在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慢性☆禁☆感染也是發病的重要因素。

4、免疫功能發生紊亂:常見重症感染。

二、 外因: 物理因素:如冷、熱、過度乾燥、潮濕及搔抓、熱水洗臉等都可能成為誘發因素。 化學因素:包括肥皂、化纖、毛織品及洗滌用品等。 生物因素:如花粉、真菌孢子、塵蟎、小動物的皮毛及分泌物等。 食物因素:牛奶、雞蛋、海產品及牛羊肉等, 患濕疹的嬰兒, 哺乳的母親禁吃魚、蟹、雞、牛羊肉、蝦等“發物”。

三、 濕疹的表現:

1、 一歲以內的嬰兒濕疹常局限於頭面部:

Advertisiment

A、脂溢性濕疹:頭頂、額部、眉毛等處, 炎性紅斑, 表面覆蓋黃色油膩性厚痂。

B、滲出性濕疹:好發于較胖的嬰兒, 以雙頰部紅腫、糜爛、滲出為主要表現, 常伴有劇烈的瘙癢。

C、乾燥性濕疹多見於較瘦的嬰兒, 以成片的小丘疹、鱗屑為主, 痛癢相對較輕。

2、 特殊類型:

A、錢幣狀濕疹(盤性濕疹):多發於手背、臀部和四肢身側。 直徑1-3CM, 圓形, 損害界限清楚, 為小丘疹、丘皰疹密集, 表面有滲液, 慢性皮膚肥厚, 表面有鱗屑、痂皮、皮損散症, 明顯搔癢。

B、傳染性濕疹樣皮損:發病前局部先存在化膿性☆禁☆感染灶。 如中耳炎、潰瘍、瘺管等。 因不斷地排出分泌物, 使周圍皮膚受到刺激而發病。 周圍皮膚發紅, 出現許多小丘疹、水皰和膿皰, 進而滲出、結痂, 可沒搔癢方向呈線狀播散。

Advertisiment
嬰兒濕疹發病與胃腸道消化能力差有關, 隨著年年齡齡增長, 胃腸道功能日趨完善, 飲食逐漸多樣化, 大多數嬰兒濕疹1歲以後會不再復發。

四、 治療:

1、內服藥:樸爾敏、苯海

2、外用藥:

A、滲出、糜爛、紅腫、皮損嚴重者用3%硼酸水冷濕敷, 每次20分鐘, 每天4-6次。

B、皮損肥厚, 苔蘚化為主, 可選用濕疹軟膏

3、注意事項:

A、儘量用母乳餵養, 或者鮮奶多煮一會兒使牛奶中的蛋白質變性, 抗原性降低, 以減輕過敏反應, 也可用豆奶或其它代乳品。 雞蛋要多煮一會兒, 只吃蛋黃不吃蛋白, 因雞蛋的抗原性來自蛋白, 蛋黃極少引起過敏。

B、 內衣要寬大, 純棉製品, 儘量不穿毛、化纖品。

C、搔抓、摩擦、肥皂洗、熱水燙及不當外用藥刺激濕疹加重, 應避免。 癢—抓—越癢—越抓惡性循環,

Advertisiment
導致病情加重。

D、 應少吃魚、蝦、蛋白質食物, 以免病情加重。

附:趙心波兒科臨床經驗方選 2M+ 防風 3g 連翹 6g 焦麥芽 6g 菊花 5g 黃岑 3g 生草3g 至聖保元丹每服半丸 每天二次。

濕疹嚴重外敷方劑其效尤其明顯: 川連面 3g 黃拍面 3g 乳香面 3g 龜板面 3g研勻, 香油調敷收效更快。

另注:濕疹嚴重時可用外用藥, 但用多了會色素沉著。 重濕疹可口服水介蛋白, 但水介蛋白很貴。 也可用大豆蛋白奶粉與正在使用的奶粉交替使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