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流清涕的原因及食療養護法

小兒肺常不足, 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 是寶寶鼻子產生清涕的根本緣由。

首先, 寶寶肺常不足, 所以保護外邪侵犯的能力會減弱, 這樣就容易導致外邪從外界侵襲, 影響肺主宣發肅降的功能。

其次, 脾管理水濕運化, 又為肺之母。 所以在正常情況下, 肺氣旺盛, 肺津充足則表現為涕液潤澤鼻竅而不外溢;當肺因外部邪氣侵襲或因為內傷而功能失調時, 涕液的分泌量和質地則會隨之發生異常和改變。 寶寶患呼吸道感染後如不治療, 或治療方藥不當, 或雖治療但治療不徹底, 就會使病程遷延, 日久不愈,

Advertisiment
造成肺脾之氣受損或久病肺氣虛等情況, 這些都可以導致寶寶流清涕。

所以寶寶清涕多, 其病位主要在肺, 與脾關係密切;病性以虛寒為主, 夾雜外邪。 在調護寶寶流清涕的食療中除了注意風寒和風熱的情況之外, 尤其要注意對肺和脾的養護。

溫馨提示流清涕是鼻腔黏膜時時都在分泌的黏液, 以濕潤鼻腔膜, 濕潤吸進的空氣, 並粘住由空氣中吸入的粉塵、微塵和微生物。 正常寶寶每天分泌的清涕約一百毫升, 只不過這些清涕分泌物都順著鼻黏膜纖毛運動的方向, 流向鼻後孔到咽部, 加上蒸發和幹結, 一般就看不到它從鼻腔流出。 並不僅僅感冒初期會引發流清涕, 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塞炎等也會以流清涕首現。

Advertisiment

不同流涕類型及其食療養護法

當寶寶流鼻清涕的時候出現高熱驚撅、流鼻清涕長達1個月未愈、伴隨咳嗽、咳痰、伴隨咽部不適或從清涕逐漸變為濃涕時, 就需要去醫院就診。 根據症狀的不同, 通常可分為風寒型、風熱型、肺氣暖型以及脾氣噬型四類, 根據類型的不同, 養護的方式也不同。

流清涕——風寒型

原因

寶寶感受冬春之外感風寒之邪, 通常由於寶寶爸爸媽媽們忽視寶寶, 著涼而引起。 風寒之邪性寒, 具有生髮向上的特性。 故風寒外邪常侵犯寶寶的上部和肌表, 而寶寶上部主要為鼻, 因為肺開竅於鼻, 涕為肺之液, 風寒之邪束縛肺臟, 引起肺液失控, 而清涕直流。

1.生薑粥

製作時間:15分鐘

原料:粳米50g, 生薑s片, 連須蔥數莖,

Advertisiment
米醋適量。

做法:將生薑搗爛, 與粳米同煮粥, 粥將熟時加入蔥、醋, 稍煮即成。 乘熱食, 覆被取微汗出。

點評:中醫認為生薑辛溫發散, 可發汗解表、溫胃止嘔, 是緩解外邪風寒所致症狀的佳品。 在臨床醫學上輕微感冒, 本食療方煎服即效。 粳米甘平, 為溫中益氣之品。 粳米又善助生薑辛溫發散之力。 蔥為常用的調味品原料, 可發汗解表、散寒通陽, 是治療風寒輕證的常用品。 且常與生薑配伍, 即連須蔥白湯。 再加食醋調味, 並健胃消食。 四味相伍, 共奏散寒之效。 本品是治療風寒型症狀初起之良方。

溫馨提示:寶寶素體內熱或風熱型不宜用

2.姜糖蘇葉飲

製作時間:20分鐘

原料:生薑3g, 蘇葉3g, 紅糖15g。

做法:將生薑、蘇葉洗淨, 切成細絲, 同置茶杯內, 加沸水浸泡5-10分鐘,

Advertisiment
放紅糖攪勻即成。

點評:中醫認為蘇葉辛溫, 可宣散風寒, 可有效預防風寒初症。 《本草正義》記載:“紫蘇, 芳香氣烈。 外開皮毛, 泄肺氣而通毛孔, 上則通閉塞, 清頭目, 為風寒外感靈藥。 …‘蘇葉本輕揚, 則風寒外感用之, 疏散肺閉, 宣通肌表, 泄風化邪, 最為敏捷。 ”其與生薑配合, 可增強發散風寒之功。 紅糖甘溫, 既可溫中散寒, 助蘇葉、生薑發散在表之寒;又可作為調味品, 緩生薑、蘇葉辛辣苦澀之味。

溫馨提示:冬季寶寶應常常飲用。 但是由於外感風熱引起的則不宜使用。

流清涕——風熱型

原因

寶寶感受風寒之外邪後未加以養護或正確治療, 使寒邪鬱而發熱, 風寒之邪轉為風熱之外邪;或是由於寶寶素體陰虛, 陰虛體質易化熱, 寶寶由於著涼等原因感受外邪後即為風熱之邪;或是由於寶寶直接感受外面風熱之外邪而致。

Advertisiment

1.金銀花飲

製作時間:5分鐘

原料:銀花20g, 綠茶6g, 白糖30g。 做法:將金銀花、綠茶洗淨, 切成細絲, 文火煮茶s分鐘, 放入白糖即可。

點砰:中醫認為金銀花可輕宣疏散, 又能消熱化毒, 用於外感風熱初起, 微風寒者多具良效。 茶葉苦甘而涼, 清頭目, 利鼻竅, 通小便, 生津液, 解百毒。 白糖甘寒, 可除煩熱, 生津液, 且能改善金銀花的苦味。 溫馨提示:寶寶素體內寒或風寒型不宜用。

2.桑菊薄竹飲

製作時間:10分鐘原料:桑葉、菊花各5g, 苦竹葉、白茅根各30g, 薄荷3g。 做法:將洗淨的桑葉、菊花、苦竹葉、白茅根、薄荷放入茶壺內, 用沸水沖泡溫浸10分鐘即可。 可作為寶寶的日常飲料。

點評:中醫認為桑葉甘苦而寒, 輕清涼散,能清疏肺經及在表之風熱。菊花辛甘苦而微寒,能疏風散熱,清散肺臟之風熱;竹葉甘淡而寒,能清肺臟之熱而止煩渴,生津液;白茅根味甘性寒,能清泄肺胃之蘊熱;薄荷辛涼,清利頭目,善解風熱之邪.諸品相合,能散風熱、生津液。

溫馨提示:寶寶風寒型流鼻清涕或大便溏薄不宜用。

流清涕——肺氣虛型

原因

寶寶素[本肺虛,媽媽們未加以飲食調養,寶寶容易感受外感之邪而無力驅邪外出;或是寶寶有呼吸道過敏體質,此類過敏寶寶是肺氣虛的;或是寶寶長久咳嗽,久咳易耗肺氣致使肺氣虛。

歸芪蒸雞湯

製作時間:30分鐘

原料:炙黃芪50g,當歸20g,嫩母雞l歎(1000g),哉酒30g,味精3g,胡椒粉3g,精鹽3g,蔥、薑各適量。

做法:

a.將雞宰殺後去淨毛,剖腹去內臟洗淨,剁去爪不用,用開水濯去血水,再于清水中沖洗乾淨,瀝幹水待用。

b.當歸洗淨,塊大者順切幾刀;蔥洗淨剖開,切成寸許長段;姜洗淨去皮,切成大片。

c.把當歸、黃芪裝於雞腹奠內,將雞置鍋內,腹部朝上,閉合剖口;姜、蔥布於雞腹上,注入適早清水,加入食鹽、黃酒、胡椒粉,用溫棉紙將鍋口封嚴,上籠蒸約:小時後,取出去封口紙,去薑、蔥,加適量味精調味,裝盤即成。

點評:中醫認為黃芪和當歸相配,補氣之黃芪為補血之當歸的5倍,氣旺則能生血,乃遵“有形之血生於無形之氣”之說,黃芪多用大補肺之氣,以資氣血生化之源,通過補氣陡氣能旺於內,則肺臟功能活動增強,化生血液即速,少用當歸以養血。再配以滋養補虛、益精補血的母雞肉,進一步增強補氣作用。本品滋味鮮美,療效確實,實為家庭滋補之佳品。

溫馨提示:寶寶有急性疾病期間不宜食用。

流清涕——脾氣虛型

原因

寶寶素體脾胃虛弱,爸爸媽媽未引起重視,未在飲食上加以重視,時間一長後出現脾氣虛;或是由於寶寶喜吃甜膩之品,寶寶父母們溺愛寶寶,無節制的給予寶寶甜品等滋膩之物,此類食物易礙胃傷脾,致使脾氣虛。

1.蓮子糕

製作時間:2小時

原料:蓮子肉lOOg,山藥lOOg,茯苓lOOg,芡實100g,陳倉米粉250g,糯米粉25Ug,白砂糖500g。

做法:將上述磨成細末,與米粉及白砂糖混合均勻,加入少量清水和成粉散顆粒,壓入模型內,脫塊成糕,上籠蒸熟,空腹食用。

點評:中醫認為山藥性味甘平,上能養肺,中能補睥,下能益腎。既能補氣,又能養陰,補氣而不滯,養陰而不膩,為培補脾胃般和平之品,無論是脾氣虛還是肺氣虛,皆有較好療效。蓮子肉性味甘,澀,平,功能補脾養胃,養心安神,尤為健睥之佳品。茯苓性味甘平,既能健脾滲濕,還可補心氣,安神志。芡實味甘、澀,性平,能健脾化濕。白糖、陳倉米、糯米合用,功能健脾益氣,合而為糕,香甜味美,

溫馨提示:本糕性平和,寶寶宜多吃,應經常食用,可獲療效。

2.銀魚粥

製作時間:10分鐘

原料:銀魚幹15g,糯米50g,生薑、豬油、食鹽各適量。

做法:先將銀魚幹、糯米、老生薑分別洗淨,合煮成粥,然後再加入少量豬油、食鹽,趁熱空腹食。

點評:中醫認為銀魚味日、眭平,肉質細膩,無骨刺,無腥味,經幹制後的銀魚所合營養素更高,其中尤以鈣的含量最高,功能補虛健脾,益肺,為補益虛損之佳品。糯米甘平而質柔粘,既可養脾胃,亦能潤肺。糯米和銀魚幹合煮成粥,共奏補虛健脾、益肺之功。加老生薑以健胃,可更好地促進消化和吸收。本膳清淡可口,營養豐富,製作簡單。

飲食注意事項

1.清補飲食媽媽們為了增強寶寶的正氣(抵抗力),不斷給予寶寶滋補之品,但是溫熱之品不宜在寶寶感受外邪的時候進補,宜清補來增強正氣,驅邪外出。如養麥、米仁等穀物;豆漿、綠豆等豆類;芝麻、核桃、蘋果等,每天按時食用,無不良影響。

2.食用辛溫發散的蔬菜和水果辛溫發散可驅散風塞外邪,宜用味辛性平的小白菜、番茄、青椒等深綠色蔬菜及柏橘、檸檬等水果,因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的功能;胡蘿蔔等黃綠色蔬菜,因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和增強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

3.多食菌菇類中醫認為菌菇類蔬菜是純天然強正氣之滋補佳品,所以媽媽們可以多給寶寶吃食用菌、黑木耳、銀耳、蘑菇和香菇等,可提高寶寶正氣以驅邪外出。

輕清涼散,能清疏肺經及在表之風熱。菊花辛甘苦而微寒,能疏風散熱,清散肺臟之風熱;竹葉甘淡而寒,能清肺臟之熱而止煩渴,生津液;白茅根味甘性寒,能清泄肺胃之蘊熱;薄荷辛涼,清利頭目,善解風熱之邪.諸品相合,能散風熱、生津液。

溫馨提示:寶寶風寒型流鼻清涕或大便溏薄不宜用。

流清涕——肺氣虛型

原因

寶寶素[本肺虛,媽媽們未加以飲食調養,寶寶容易感受外感之邪而無力驅邪外出;或是寶寶有呼吸道過敏體質,此類過敏寶寶是肺氣虛的;或是寶寶長久咳嗽,久咳易耗肺氣致使肺氣虛。

歸芪蒸雞湯

製作時間:30分鐘

原料:炙黃芪50g,當歸20g,嫩母雞l歎(1000g),哉酒30g,味精3g,胡椒粉3g,精鹽3g,蔥、薑各適量。

做法:

a.將雞宰殺後去淨毛,剖腹去內臟洗淨,剁去爪不用,用開水濯去血水,再于清水中沖洗乾淨,瀝幹水待用。

b.當歸洗淨,塊大者順切幾刀;蔥洗淨剖開,切成寸許長段;姜洗淨去皮,切成大片。

c.把當歸、黃芪裝於雞腹奠內,將雞置鍋內,腹部朝上,閉合剖口;姜、蔥布於雞腹上,注入適早清水,加入食鹽、黃酒、胡椒粉,用溫棉紙將鍋口封嚴,上籠蒸約:小時後,取出去封口紙,去薑、蔥,加適量味精調味,裝盤即成。

點評:中醫認為黃芪和當歸相配,補氣之黃芪為補血之當歸的5倍,氣旺則能生血,乃遵“有形之血生於無形之氣”之說,黃芪多用大補肺之氣,以資氣血生化之源,通過補氣陡氣能旺於內,則肺臟功能活動增強,化生血液即速,少用當歸以養血。再配以滋養補虛、益精補血的母雞肉,進一步增強補氣作用。本品滋味鮮美,療效確實,實為家庭滋補之佳品。

溫馨提示:寶寶有急性疾病期間不宜食用。

流清涕——脾氣虛型

原因

寶寶素體脾胃虛弱,爸爸媽媽未引起重視,未在飲食上加以重視,時間一長後出現脾氣虛;或是由於寶寶喜吃甜膩之品,寶寶父母們溺愛寶寶,無節制的給予寶寶甜品等滋膩之物,此類食物易礙胃傷脾,致使脾氣虛。

1.蓮子糕

製作時間:2小時

原料:蓮子肉lOOg,山藥lOOg,茯苓lOOg,芡實100g,陳倉米粉250g,糯米粉25Ug,白砂糖500g。

做法:將上述磨成細末,與米粉及白砂糖混合均勻,加入少量清水和成粉散顆粒,壓入模型內,脫塊成糕,上籠蒸熟,空腹食用。

點評:中醫認為山藥性味甘平,上能養肺,中能補睥,下能益腎。既能補氣,又能養陰,補氣而不滯,養陰而不膩,為培補脾胃般和平之品,無論是脾氣虛還是肺氣虛,皆有較好療效。蓮子肉性味甘,澀,平,功能補脾養胃,養心安神,尤為健睥之佳品。茯苓性味甘平,既能健脾滲濕,還可補心氣,安神志。芡實味甘、澀,性平,能健脾化濕。白糖、陳倉米、糯米合用,功能健脾益氣,合而為糕,香甜味美,

溫馨提示:本糕性平和,寶寶宜多吃,應經常食用,可獲療效。

2.銀魚粥

製作時間:10分鐘

原料:銀魚幹15g,糯米50g,生薑、豬油、食鹽各適量。

做法:先將銀魚幹、糯米、老生薑分別洗淨,合煮成粥,然後再加入少量豬油、食鹽,趁熱空腹食。

點評:中醫認為銀魚味日、眭平,肉質細膩,無骨刺,無腥味,經幹制後的銀魚所合營養素更高,其中尤以鈣的含量最高,功能補虛健脾,益肺,為補益虛損之佳品。糯米甘平而質柔粘,既可養脾胃,亦能潤肺。糯米和銀魚幹合煮成粥,共奏補虛健脾、益肺之功。加老生薑以健胃,可更好地促進消化和吸收。本膳清淡可口,營養豐富,製作簡單。

飲食注意事項

1.清補飲食媽媽們為了增強寶寶的正氣(抵抗力),不斷給予寶寶滋補之品,但是溫熱之品不宜在寶寶感受外邪的時候進補,宜清補來增強正氣,驅邪外出。如養麥、米仁等穀物;豆漿、綠豆等豆類;芝麻、核桃、蘋果等,每天按時食用,無不良影響。

2.食用辛溫發散的蔬菜和水果辛溫發散可驅散風塞外邪,宜用味辛性平的小白菜、番茄、青椒等深綠色蔬菜及柏橘、檸檬等水果,因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的功能;胡蘿蔔等黃綠色蔬菜,因富含維生素A具有保護和增強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細胞的功能。

3.多食菌菇類中醫認為菌菇類蔬菜是純天然強正氣之滋補佳品,所以媽媽們可以多給寶寶吃食用菌、黑木耳、銀耳、蘑菇和香菇等,可提高寶寶正氣以驅邪外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