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沒有爬行怎麼辦 寶寶爬行的環境佈置

現在的父母對寶寶的爬行有著越來越多的認識, 也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但一不小心卻很容易走進誤區。 有的父母認為, 爬行是寶寶自然而然的事情, 長得差不多了自然能學會;有的則認為爬行好處多, 早早就急著讓寶寶學爬;還有一部分爸媽正為無法提供給寶寶爬行的空間而發愁。

醫師介紹:從人的生長發育過程來講, 爬行是一個關鍵的過渡階段, 要關注但不能過分操心。 爬行既是寶寶發育到一定程度的結果, 同時也對生長發育產生影響。 爬行時, 寶寶必須把頭、頸項抬高, 胸腹離地, 協調四肢來支撐身體並往前運動,

Advertisiment
這能很好地鍛煉肌力, 也使寶寶身體的平衡協調功能得到完善。 同時, 爬行過程中寶寶的視野和接觸範圍擴大, 有更多的機會運用眼、耳、口、鼻等身體器官來觀察和認識世界, 促進了視覺、聽覺和觸覺的發展。 另外, 寶寶在爬行時能通過判斷路程的遠近和空間的大小培養出良好的空間感。

我家的寶寶沒有爬行怎麼辦?

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爬行, 這跟孩子的個性、體格和環境空間有關。 如有的寶寶天性活潑, 爬行的欲望會較強烈。 體格肥胖的寶寶, 可能因身體負擔太重而不願意爬行。 也有部分家庭不具備給予寶寶爬行的足夠空間, 也會使寶寶失去爬行的機會。

另外, 儘量創造機會讓寶寶爬行,

Advertisiment
但是沒有經歷爬行, 家長也不用耿耿於懷。 爬行對於寶寶來講肯定是有好處的, 尤其是在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發展方面。 “沒有經歷爬行會使寶寶智力落後”的說法一直是有爭議的。 沒有爬行的寶寶, 多參與如串珠子、畫畫等需要集中注意力、訓練手腦協調能力的活動同樣可以得到鍛煉。

寶寶的生長發育程度各有不同, 家長要關注寶寶開始爬行的時間, 不要太心急。 一般來說, 6-7個月大時, 寶寶坐穩了, 可以為爬行做好準備。 8-10個月是寶寶爬行的關鍵時期, 這時父母要適當提供幫助, 這個過程也是一個很好的親子交流過程。

很多寶寶一開始會出現倒爬現象, 爸媽可以用手在寶寶腳掌上輕輕推一把, 幫助寶寶理解如何向前運動。

Advertisiment
有的寶寶爬行時腹部無法離地, 爸媽可用毛巾提起寶寶腹部, 讓他練習手膝爬行, 漸漸地他會上下肢協調起來。 至於寶寶爬行的姿勢, 在爬行初期都不是很協調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 肌力和身體協調能力有所提高之後, 動作會變得比較標準。 寶寶的爬姿有很多種, 踮著腳爬、匍匐爬、橫著爬、拖著一條腿側身爬等等, 這些都是正常的, 父母不必太苛刻。

寶寶爬行的環境也是爸媽應注意的一個方面。 為此建議:

第一, 寶寶爬行的場地最好能開闊一些, 這樣才能提高寶寶爬行的積極性;

第二, 桌椅的尖角、電插頭等位置要事先檢查並排除其對寶寶的危險;

第三, 地毯清潔不當易滋生蟎蟲, 而且地毯上的毛線易被寶寶吞食,

Advertisiment
最好用膠墊代替地毯;

第四, 彈簧床墊等彈性太好的墊子, 或過軟的墊子會令寶寶難以用力, 不適合給寶寶爬行;

第五, 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不用過度注意衛生, 保持日常的清潔即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