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止咳、感冒、止瀉、便秘、口腔等問題,中藥貼敷就能見效!

人體皮膚通過經脈、絡脈、穴位與內臟相連通, 因此通過刺激人體的皮膚, 可以調節臟腑氣血, 使陰陽平衡, 治療疾病。 中藥貼敷, 就是利用這個原理, 讓中藥的藥性自特定的穴位而入, 從毛孔透進皮膚, 通經貫絡, 達到治療的功效。 比如, 治療口腔潰瘍, 可以在湧泉穴, 也就是腳心貼敷。 有降火功效的吳茱萸, 藥效順著湧泉穴直到舌根部。 對於寶寶的一些常見病, 中藥貼敷都有相應的治療方法。

與口服藥一樣, 中藥貼敷也需要針對不同的病症, 選擇不同的藥物和穴位來貼敷。 在寶寶常見病的治療中, 最常見的貼敷穴位是——湧泉(即腳心)、神闕(即肚臍)、大椎等。

Advertisiment
退燒

藿香正氣水敷肚臍:用藥棉球蘸上藿香正氣水, 放在寶寶肚臍處, 再用紗布和膠條固定, 能起到退燒的作用。 注意, 藿香正氣水一定要選擇無酒精的, 以免刺激到寶寶嬌嫩的肌膚。

蔥白、生薑敷肚臍:蔥白、生薑切碎, 和少許食鹽一起搗爛, 加少許米酒調成糊狀, 敷在肚臍上, 用紗布蓋住, 然後以透氣的膠帶固定, 可以在寶寶入睡後貼上, 醒來後除去即可。

止咳

丁桂兒臍貼貼敷腳心:寒性咳嗽的症狀是鼻塞、流清鼻涕、咳痰清稀。 丁桂兒臍貼活用, 也可以治療咳嗽, 尤其是寶寶半夜裡咳嗽, 將丁桂兒臍貼貼在腳心的湧泉穴, 再在大椎穴貼敷一個, 過了一個晚上, 寶寶的咳嗽症狀會緩解很多。

Advertisiment

草決明、萊菔子貼敷肚臍:這個方法適用於肺熱咳嗽。 如果寶寶咳嗽的同時, 又有口幹口渴、咽喉腫痛、咳痰黏稠而黃、大便幹結、小便發黃等症狀, 可以用草決明90g, 萊菔子30g, 搗成末, 和水調成膏狀, 敷在肚臍處, 外用紗布、膠帶包紮固定。

應對感冒症狀

杏仁、桃仁貼服肚臍:此方法適用於風熱感冒, 寶寶的症狀是流黃涕、嗓子疼、舌頭紅等。 用杏仁、桃仁、白前、前胡各5克, 薄荷、牛蒡子、冰片各3克, 請藥房研磨好, 用蜂蜜或白開水調成膏狀, 每次取3克, 貼敷肚臍, 用紗布、膠帶包紮固定, 24小時換藥一次。

蔥白、連翹貼敷治療風寒感冒:風寒感冒的症狀為流清涕、舌苔發白、嗓子不痛、發熱、無汗、怕冷。 用蔥白12克, 連翹6克搗爛成泥, 貼敷在寶寶臍部,

Advertisiment
每日換藥兩次, 可以連續使用幾日, 直至寶寶痊癒。

熱薑絲貼腳心緩解感冒症狀:寶寶有鼻塞、流鼻涕等感冒症狀時, 可以把薑切絲, 用鍋炒幹, 炒出香味後, 將炒好的薑絲放到一個小紗布袋裡, 或是用紗布包裹好, 再將微熱的薑絲紗布袋固定在寶寶腳心, 給他穿上小襪子即可。 注意, 薑絲要稍微放涼後再給寶寶使用, 以免燙傷。

止瀉

受寒引起的腹瀉, 貼丁桂兒臍貼:丁桂兒臍貼有健脾溫中, 散寒止瀉的作用。 寶寶因受涼腹痛、腹瀉, 貼這個正合適。

白胡椒貼肚臍和長強穴:這個方法適用於虛寒型腹瀉, 特徵是寶寶在夜、司愛啼哭, 面色蒼白, 手、腳、腹部發涼, 東西吃得不多, 消化不良, 大便變得稀薄。 將白胡椒2克研成細末, 和水調成膏狀,

Advertisiment
1克敷在肚臍處, 1克敷在長強穴(在尾骨尖下0.5寸處, 相當於尾骨尖與肛門的中點), 用紗布包裹、膠布固定, 每天換藥一次, 三天為一個療程。

木香、苦參治療溫熱泄瀉:濕熱泄瀉的症狀是大便黃褐色、臭味重, 肛門發熱、發紅。 將木香10g, 苦參60g研成細末備用。 用時取藥末1~2g, 和溫水調成膏狀, 敷於肚臍上, 以紗布、膠布覆蓋固定, 每日換藥一次。

緩解便秘、疳積

蔥白、米飯敷肚臍:這個方法適用於寒結便秘。 寶寶的症狀是, 大便顏色發黑, 氣味不大, 手腳容易發涼或有腹痛等受寒表現。 將蔥白跟米飯混合搗爛, 做成餅狀, 敷在肚臍上。

芒硝、皂角治療熱結便秘:寶寶大便幹結, 甚至幹結成球, 排便費力, 且易手腳發熱, 面色發紅等, 都是熱結便秘的症狀。 用芒硝6g,

Advertisiment
皂角末1.5q混合, 加水調成膏狀, 敷於肚臍上, 蓋以紗布, 膠布固定, 每日換藥一次。

杏仁、蔥白藥方各種便秘都適用:杏仁37枚去皮, 蔥白3根切碎, 與適量鹽一同研成膏狀, 貯瓶備用。 用時取紅棗大小的一塊, 敷在肚臍處, 加上按摩, 效果更好。 可用手在肚臍上反復按摩40-60分鐘, 每日兩次或三次。

鐵莧菜緩解積滯、積食:鐵莧菜15克, 生薑30克, 蔥白30克一起搗爛, 加入鴨蛋清拌勻。 外敷腳底心一夜, 隔三天敷藥一次, 連敷5-7次。

大董貼肚臍治療便秘:將生大黃烘乾後研成細末備用。 用適量的白酒將其調成糊狀, 敷在寶寶的肚臍上, 蓋上一塊無菌紗布, 用膠布固定好, 然後用熱水袋熱敷肚臍處10分鐘, 每天換藥一次, 一般3~5天可見效。

口瘡和皮膚問題

吳茱萸治療上火、口舌生瘡:在藥店購買吳茱萸研成的粉末, 用甘油或陳醋調成膏狀。敷在肚臍上,用紗布、膠布包裹、固定。這個方法適用於虛火上炎型口瘡,典型症狀是口腔潰瘍點的數目較少,表面黃白色,周圍顏色淡紅,舌面光紅。

生地、大黃緩解濕疹:生地、大董各20克,研成細末,加適量白酒搗爛。敷在寶寶兩足心,每天換藥~次。

用甘油或陳醋調成膏狀。敷在肚臍上,用紗布、膠布包裹、固定。這個方法適用於虛火上炎型口瘡,典型症狀是口腔潰瘍點的數目較少,表面黃白色,周圍顏色淡紅,舌面光紅。

生地、大黃緩解濕疹:生地、大董各20克,研成細末,加適量白酒搗爛。敷在寶寶兩足心,每天換藥~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