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未來學習成績,握在父母手中

許多家長很困惑, 自己孩子不比人家孩子笨, 怎麼到了幼稚園或小學表現就不如人了呢?實際上, 無論孩子上早教班, 還是幼稚園或小學, 表現不理想, 歸根結底就是學習方法出了問題。 學習方法從小時的習慣開始培養!今天【父母堂】為大家找來12項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 幫助父母找到引導孩子學習的大方向。

幼小階段

1.培養孩子整理物品的習慣

孩子的自立能力, 比他的智商和考試成績更重要。 如果孩子永遠丟三落四, 這說明他還沒長大, 說明他還不懂什麼是責任感, 不願承擔他行為的後果。 媽媽應從幼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培養孩子整理物品的習慣:

Advertisiment

從小學會將不同的物品分開放, 懂得把用完的東西物歸原位;

無論是娃娃、小汽車還是皮球、積木, 玩好的玩具要學會自己收拾好;

每月定期整理自己的玩具和圖書……

2.不斷鼓勵和啟發孩子

一位教育學家指出:孩子在學習上的進步,

Advertisiment
80%歸功於父母的鼓勵和啟發。 因此, 當寶寶很小的時候在學習東西的時候, 父母就要不斷地鼓勵和啟發寶寶, 讓寶寶學會自己去探索、想像和發現, 陪寶寶找到自己的真正興趣所在。 例如, 寶寶喜歡昆蟲, 你就帶他去外面觀察螞蟻、毛毛蟲;孩子對外星人感興趣, 可以和他一起看《E.T.》。

3.幫孩子找到真正興趣所在

適當的課外興趣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益, 例如, 讓孩子學一門樂器。 有研究表明, 如果在孩子七歲之前讓他們學習樂器, 孩子通常擁有很強的記憶能力, 他們在閱讀、語言、數學上的學習速度比一般孩子要快很多。 選擇讓孩子學什麼樂器, 這不是太重要, 關鍵是孩子喜歡。

即使孩子選了興趣班,

Advertisiment
也需要允許孩子中途放棄。 父母唯一要做的, 是多為孩子提供體驗的機會, 讓孩子在諸多體驗中發現自己最喜歡的。

4.讓孩子自由地玩耍

很小的時候, 其實寶寶是在動態中學習, 在動態中成長身體的, 因此從小嬰兒開始, 運動就是非常重要的,

Advertisiment
例如走路、握筆等, 運動可以讓寶寶身體平衡, 去完成許多學習的動作。

另外, 運動對腦部的發育有著神奇的影響, 不管是足球、籃球、跑步或者是輪滑, 都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記憶力、注意力、以及數學能力。

自由地在室外玩也能學到很多東西: 平衡、風險管理、計畫、以及協調等等。 和你的孩子一起去瘋玩, 和他一起指定計劃、制定預算、評估風險、快樂執行, 讓孩子在玩的過程明白什麼是專案管理。

5.培養善於集中注意力的習慣

能做到注意力集中的孩子, 不但完成作業比較快, 而且完成得比較好, 效率高。 而且, 善於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學習起來比較省勁, 效果比較好, 也因此有更多的時間來休息和從娛樂活動。

同時, 父母應該瞭解,

Advertisiment
能否集中注意力也與孩子的年齡有關。 研究表明, 注意力穩定的時間分別為:

2歲以下:以無意注意為主

2歲:約7分鐘

3歲:9分鐘

4歲:12分鐘

5~6歲:15分鐘

6歲以上:逐步由15分鐘過渡到30分鐘或更長

6.正視孩子的焦慮

初進幼稚園的孩子難免會有些焦慮, 媽媽一定要時刻關注孩子是否在學校遇到了問題。 及時和老師溝通, 與孩子聊聊, 搞清楚是他們遭受了什麼挫折, 是在幼稚園不太適應, 還是受到了欺負, 然後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學前階段

1.培養孩子良好的自學習慣

大量真實案例都反應出,即使給孩子提供再豐富、便利的物質條件,但若父母疏于陪伴,尤其是在孩子學前階段未能幫孩子建立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孩子的學習成績將普遍低於擁有好的學習習慣的孩子。孩子需要這些自學習慣:

固定時間、地點練習繪畫/舞蹈、做手工、寫作業,不熬夜,時間過了就休息;

明確學習是為了自己而學,而非完成任務,更不是為父母而學;

審題要仔細,字跡要工整,姿勢要正確;

環境要單純,保證專心,完成任務後有專門玩的時間;

遇到不會的可以問,但最好先主動自己思考……

2.給孩子安靜整潔的學習環境

孩子的書桌上除了文具和書籍外,不應擺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抽屜櫃子最好上鎖,免得他隨時都可能打開,在沒完成作業的情況下去清理抽屜。

書桌前方除了張貼與學習有關的如地圖、公式、拼音表格外,不應張貼其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東西。

女孩的書桌上也不應置鏡子,這會使她有時間顧影"自美"或"自憐"。

更不能允許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 

此外,孩子的注意力跟孩子情緒有很大關係,因此父母應該創造一個平和、安寧、溫馨的學習環境。

3.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專心做事

合理安排學習內容,可建議孩子先做一些較為容易的練習/作業,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再做較複雜的練習/作業。

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練習/作業,如果需要完成的練習/作業太多,可以分段完成。

做完一件事可以允許休息一會兒,不要讓孩子太疲勞。

4.陪伴孩子寫作業而不是“站崗”

有些父母對孩子不放心,孩子學習時喜歡在旁邊"站崗",發現孩子動作慢就要嘮叨,或不斷地指點,打斷孩子的思考。最好的做法是孩子專注學習的時候,父母可以同時拿一份報紙,或者一本書,坐在孩子旁邊,保持一定距離。記住,一定要關掉電視,保持安靜。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候,父母再過來輔導孩子。鼓勵孩子多次嘗試,並採用關鍵點提示的辦法,幫孩子找到問題的線索,但由孩子自己動手去做。

5.和孩子交流學校裡的事

孩子回家,家長可以多和孩子交流,問一些開放問題,比如:“今天上學,讓你感覺最高興的事情是啥?”或“今天中午和誰一起吃飯了?”認真聆聽他們怎麼回答,尤其注意他們是否刻意回避某些事情。問孩子這些問題的時候,避免鄭重其事。幼小的孩子,可以在幫他們洗澡的時候問;大點的孩子,你們一起散步、飯後休閒時間、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是問他的好機會。

6.積極與老師進行溝通

經常與老師保持交流,瞭解孩子在幼稚園/小學的表現。如果孩子在學校一切進展順利,也不要對老師不聞不問,而是恰當地表達你的感激。

大量真實案例都反應出,即使給孩子提供再豐富、便利的物質條件,但若父母疏于陪伴,尤其是在孩子學前階段未能幫孩子建立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孩子的學習成績將普遍低於擁有好的學習習慣的孩子。孩子需要這些自學習慣:

固定時間、地點練習繪畫/舞蹈、做手工、寫作業,不熬夜,時間過了就休息;

明確學習是為了自己而學,而非完成任務,更不是為父母而學;

審題要仔細,字跡要工整,姿勢要正確;

環境要單純,保證專心,完成任務後有專門玩的時間;

遇到不會的可以問,但最好先主動自己思考……

2.給孩子安靜整潔的學習環境

孩子的書桌上除了文具和書籍外,不應擺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抽屜櫃子最好上鎖,免得他隨時都可能打開,在沒完成作業的情況下去清理抽屜。

書桌前方除了張貼與學習有關的如地圖、公式、拼音表格外,不應張貼其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東西。

女孩的書桌上也不應置鏡子,這會使她有時間顧影"自美"或"自憐"。

更不能允許孩子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 

此外,孩子的注意力跟孩子情緒有很大關係,因此父母應該創造一個平和、安寧、溫馨的學習環境。

3.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專心做事

合理安排學習內容,可建議孩子先做一些較為容易的練習/作業,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再做較複雜的練習/作業。

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練習/作業,如果需要完成的練習/作業太多,可以分段完成。

做完一件事可以允許休息一會兒,不要讓孩子太疲勞。

4.陪伴孩子寫作業而不是“站崗”

有些父母對孩子不放心,孩子學習時喜歡在旁邊"站崗",發現孩子動作慢就要嘮叨,或不斷地指點,打斷孩子的思考。最好的做法是孩子專注學習的時候,父母可以同時拿一份報紙,或者一本書,坐在孩子旁邊,保持一定距離。記住,一定要關掉電視,保持安靜。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候,父母再過來輔導孩子。鼓勵孩子多次嘗試,並採用關鍵點提示的辦法,幫孩子找到問題的線索,但由孩子自己動手去做。

5.和孩子交流學校裡的事

孩子回家,家長可以多和孩子交流,問一些開放問題,比如:“今天上學,讓你感覺最高興的事情是啥?”或“今天中午和誰一起吃飯了?”認真聆聽他們怎麼回答,尤其注意他們是否刻意回避某些事情。問孩子這些問題的時候,避免鄭重其事。幼小的孩子,可以在幫他們洗澡的時候問;大點的孩子,你們一起散步、飯後休閒時間、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是問他的好機會。

6.積極與老師進行溝通

經常與老師保持交流,瞭解孩子在幼稚園/小學的表現。如果孩子在學校一切進展順利,也不要對老師不聞不問,而是恰當地表達你的感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