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更快行走 爸媽先要做好功課

每個寶寶的發育速度是不一樣的, 就像有的小孩, 一歲就開始說話, 而有的小孩三歲才開始說話, 行走也是一樣, 想要寶寶更快的學會行走, 有些功課是家長必須要做好的。

Advertisiment

1、滿足嬰兒期對營養的需求:寶寶的生長發育, 需要有充足的營養作為保障, 因此, 要注意滿足寶寶對營養的需求, 食物要全面、均衡, 應多吃維生素及鈣磷含量豐富的食物, 如牛奶、雞蛋、肉類、新鮮蔬菜水果等, 以使兒童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減少疾病的發生。 另外, 當寶寶長到2~3個月之後, 要多點帶寶寶到戶外去曬曬太陽, 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添加適量的鈣劑和魚肝油, 以使得寶寶的骨骼長得更加健康。

2、根據各月齡發育階段的特點訓練寶寶:在6個月以前, 要讓孩子學會很好地抬頭、翻身, 還可以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學會給寶寶在各月齡階段做適宜的嬰兒體操;到了寶寶8個月左右時,

Advertisiment
讓他學爬行, 爬行能夠讓寶寶全身各系統都達到協調的效果, 既能讓身體得到鍛煉, 又可以改善大腦和心臟的血液迴圈, 讓身體的重量分散到四肢, 減輕腹肌及脊柱的負擔, 而且寶寶在爬行的時候, 會將脖子抬起來, 這個動作可反作用於大腦, 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到了10個月的時候, 再讓寶寶學著扶物從蹲到站立, 並慢慢掌握到站立的平衡, 這樣, 寶寶也就能慢慢學會輕鬆走路了。

3、給點耐心和等待, 學會放手:寶寶初學走路時, 需要在反復的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如何掌握好重心, 這樣才能走得更穩, 所以我們需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 給寶寶多一些嘗試的機會, 不要因為寶寶摔了一跤, 就心疼得不再讓他練習了, 也不要在他面前表現出驚慌害怕的表情,

Advertisiment
以免增加寶寶對學步的恐懼。 許多寶寶遲遲不會走路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到了該學步時間時, 仍被經常抱著, 這樣看似很安全的呵護, 卻剝奪了寶寶行走的權利, 其實, 家長應該大膽放手, 讓寶寶去體驗, 當寶寶摔倒時, 給予他溫柔的安撫和鼓勵。 讓他更有安全感。

4、做好安全防護, 讓寶寶在安全的環境中學會控制自己的下肢動作:當寶寶扶著東西能夠站起來後, 就要開始教寶寶學走路了, 這時家長可以蹲在寶寶面前, 伸出雙手拉他手臂至與肩同高的位置, 但注意不要抬得抬高, 以免拉傷寶寶。 然後鼓勵寶寶慢慢向前邁步, 讓他充分體驗腳踏實地的真實感覺。 當拉著寶寶的手他可以開步走以後,

Advertisiment
爸爸媽媽就可以站在他面前, 用雙手或毛巾托住他的腋窩, 跟著他一起走, 逐漸讓寶寶減少對外力的依賴, 直到自己對身體能平衡控制, 只需用一點點外力就能自己往前走的時候, 爸爸媽媽就可以在距離寶寶1米左右的地方, 用他喜歡的玩具去引逗他向前邁步, 訓練多幾次後, 寶寶便能大膽地獨立行走了。

5、及時糾正不正常的步態:在學走路的時候, 由於下肢尚未完全發育, 腳步的力量不夠, 學步及站立時, 雙腳便自然地分開, 使腳底面積加寬以增加穩度來防止跌倒, 結果產生了雙腳自然分開的不正確走路姿勢。 隨著年齡的增長, 動作平衡慢慢變得協調, 這種八字分開的步態也會慢慢改變的,

Advertisiment
所以家長不必太過於擔心, 但如果超過2歲了, 寶寶的走路姿勢仍然是這樣, 或者是超過1歲半仍還不會走路時, 則應該要帶寶寶到醫院請專業的醫生檢查下, 以便及早糾正。

上面的五個方面就是家長要做好的功課, 想要寶寶更快更好的走路, 家長的輔助也是很必要的, 但是作為家長也要有耐心, 要學會等待和放手等, 這樣才能更好地輔助寶寶學會走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