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撞疼了能忍住不哭,我卻開心不起來

1

有一天, 萱萱在客廳扶著她的小鋼琴跟著音樂跳舞, 我在後面給她錄視頻, 由於太興奮, 動作幅度太大, 突然下巴磕到鍵盤上, 我只聽到很響的“咚”一聲。 但是我沒有聽到萱萱哭, 只見她扭過頭一臉哭狀看著我, 嘴裡哼唧了兩聲, 但是沒有流眼淚。

我看到她的這個樣子, 突然覺得好心疼, 放在以前, 她一定立馬放聲大哭, 但是現在卻自己忍住了。

我把她叫到身邊, 問她疼不疼, 撞到哪兒了。 她摸摸自己的下巴, 然後又指指小鋼琴, 這才裝模作樣哭幾聲, 我給她摸摸然後就立馬恢復精神了。

2

昨天下午, 萱萱她爸躺沙發上看手機,

Advertisiment
萱萱見狀立馬撲過去, 可是她的大臉撞到了她爸的肩膀。 骨頭撞骨頭, 肯定很疼, 但她還是沒有哭, 一臉悵然的看著她爸。

我問萱萱:“你疼不疼啊?”她這才鑽到我懷裡哼唧兩聲。

於是, 我跟她爸說起最近萱萱撞疼了也不哭, 她爸來了句“就怪你平時太凶了”。 雖然我內心不願意承認, 但是我審視一下自己最近對她的態度, 確實有點急躁。

3

今天早上, 萱萱在地上玩蠟筆, 我跟她說“媽媽是不是說蠟筆要在桌子上玩的”, 然後我把撒在地上的蠟筆撿起來放到盒子裡, 她見狀生氣了, 大叫了一聲。

要是以前, 我肯定會責備她“叫那麼大聲幹嗎”, 然後甩下她繼續幹其他事。 但是今天我問她“你是不是很生氣”, 我平靜的看著她,

Advertisiment
她似懂非懂的也看著我, 然後就沒然後啦, 她吼了一嗓子之後就不生氣了, 又開心玩她的去了。

4

關於孩子情緒管理方面的育兒書有很多, 我也不是什麼權威專家, 就不做推薦了。 不過, 基本上都說的是要教孩子認識並正確釋放他們的情緒。 我只想說的是, 通過我自己身上簡單的例子, 就可以看出家長, 尤其是媽媽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是多麼微妙, 如果我繼續像之前那樣急躁的對待萱萱, 那麼很可能她就會為了迎合我, 而克制她的傷心、憤怒等負面情緒。

我們自己從小到大, 被教育著應該怎樣做一名好孩子, 被灌輸著好孩子沒有負面情緒, 好孩子一定是不愛哭, 不胡鬧, 不跟長輩頂嘴, 懂得謙遜禮讓的。

但是, 我卻不希望我的孩子也按著這個套路成長,

Advertisiment
我希望她可以敞開表達出她的情緒, 無論她是高興、傷心、沮喪、生氣或是焦慮, 我不希望她總是克制自己的情緒。 說得通俗點, 我就是希望她痛了就哭, 開心就笑, 生氣就咆哮......

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時長覺得生活壓抑, 不就是因為我們不懂得如何正確釋放自己的情緒嗎?我們周圍總有些家長以自己孩子不愛哭而感到自豪, 我想說你這是自己覺得有面而已, 孩子摔得那麼疼卻不哭, 你難道不應該覺得不正常嗎?

萱萱現在才20個月, 我更不想她那麼小就開始克制自己的情緒, 我要教她認識自己的喜怒哀樂, 還要引導她如何將它們正確地表達出來, 那樣, 她長大之後才能成為一個身心都健康的人,

Advertisiment
她的人生才更有可能精彩紛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