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指甲上有白點,需要看醫生嗎?

嬰幼兒指甲的細微護理

指甲是皮膚重要的附屬結構, 也是皮膚科醫生看診範圍。 經常有家長看到寶寶指甲上出現凹陷、白點等情況, 擔心缺乏維生素, 來醫院要求檢查。

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寶寶指甲的生長發育、日常護理的知識:哪些是寶寶的生理情況, 居家觀察即可;關於寶寶常見的甲病。

一、 指甲的生長和發育

指(趾)甲在懷孕的第12周左右開始出現, 最初的表現是皮膚上的一個皺褶;在胎兒5個月時形成, 出生時甲就已經完全形成了, 所以有些小傢伙出生的時候就留著長指甲。

指(趾)甲主要由堅硬的甲板組成,

Advertisiment
甲板呈透明色, 甲床呈粉紅色是由於透明甲板下的密集血管叢形成的。 甲周還有皮膚包繞, 保護指甲。 甲板、甲周皮膚出現異常情況, 都可能會累及指甲的外觀, 醫生稱其為甲病。

人的指甲的生長速度一般是3個月生長1cm, 趾甲生長更慢。 根據上述生長速度, 如果寶寶需要外出3天以上, 爸媽們就應該隨身攜帶指甲刀等修剪工具啦。

二、 常見生理情況及相應護理

最常見的一種生理情況是3歲以內寶寶的指甲菲薄, 尤其在新生兒中容易發生, 常常表現為指甲末端呈絲狀斷裂, 家長只需要適度修剪整齊即可。

除了指甲菲薄, 正常指甲表面也可以見到凹點和白點。 白點和凹點常常讓家長擔心是否是缺鈣或缺乏其他微量元素,

Advertisiment
其實白點常常是由微小創傷引起的, 有時會由於受傷形式的不同, 外型可能呈帶狀, 白點會隨著甲的生長外移被修剪掉, 並不需要做特別的處理。

還有一種情況在1歲以內的嬰兒常常見到, 就是大足趾甲被周圍的皮膚包繞, 生長受限, 我們稱之為內生甲。 這一方面是因為足趾甲生長速度不及周圍皮膚, 而容易被皮膚包繞;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大足趾容易側方生長嵌入周圍皮膚。 內生甲可能導致足部大拇趾甲周皮膚紅腫疼痛(下圖1), 如果繼發了細菌感染, 可能發生甲溝炎(下圖2)。

圖1 嬰兒內生甲

圖2 甲溝炎

所以, 為了預防寶寶發生內生甲, 正確的指甲護理就非常重要。 有如下方法供參考:

首先, 要給寶寶穿寬鬆的鞋襪;

Advertisiment

其次, 爸媽們要正確修剪寶寶的指(趾)甲, 如何正確修剪呢?

第一

修剪趾甲不要太勤(指甲修剪頻率略高於趾甲);

第二

對於甲側面, 在甲緣沒有長到覆蓋側方甲溝之前不需要修剪趾甲;

第三

對於指甲前面, 指(趾)甲遠端蓋住指趾末端, 建議將趾甲(注意是腳上的趾甲而不是指甲, 特別是大趾甲)的遠端修剪呈筆直而不是弓形;

第四

對於指甲轉角, 指(趾)甲的側方保持光滑, 銳利的邊緣容易刺入皮膚造成甲溝炎;

以上修剪指(趾)甲的方式同樣適用于成人。 在臨床工作中, 因為成年累月修剪指(趾)甲不當, 造成嵌甲, 反復發生甲溝炎的患者很多, 有些最後只能通過手術進行矯正。 即使通過手術矯正了, 還是要求正確修剪指甲,

Advertisiment
否則還會復發並走上再次手術矯正的道路。

以下是正確修剪指(趾)甲的圖解, 尤其適用於腳趾甲:

所以, 寶寶指(趾)甲偶爾出現散一兩粒逐漸向外生長的白點, 不需要太緊張, 可以在家觀察;但如果短期內出現較多凹點, 卻有可能是一些皮膚病的表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