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手指為什麼愛出倒刺?


寶寶白嫩的手指特別容易長倒刺, 這種倒刺沒有進到肉裡去還好, 一旦進去很痛的, 寶寶長倒刺不舒服就會開始咬、抓手指, 不曉得自然會加重“病情”, 如果想改善倒刺, 需怎麼做?

什麼是倒刺?

倒刺在醫學上稱為逆剝。 在正常情況下, 指甲周圍與皮膚是緊密相連的, 沒有一絲空隙, 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但有時我們會看到指端表面近指甲根部的皮膚會裂開, 形成翹起的三角形肉刺, 這就是“倒刺”。

倒刺實際上是一種淺表的皮膚損傷, 並不是大問題。 但寶寶會出於好奇或覺得難受礙事, 用手去撕, 這樣反而會造成倒刺根部皮膚真層暴露,

Advertisiment
引起繼發細菌感染, 不僅會疼痛出血, 嚴重時還可能導致甲溝炎。

寶寶易長倒刺, 和遺傳有關?

寶寶易長倒刺是和遺傳無關的。 人的皮膚是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以及皮膚附屬物組成, 最外面起到保護作用的是表皮。 表皮是由2~3層角化細胞組成, 即角質層。 其表面有一層皮脂, 是皮膚的天然保護劑, 可以減少角質層水分蒸發, 使角質層與下面的皮膚緊密貼合在一起。 角化細胞與人體其它細胞一樣也是要逐漸脫落被新的細胞代替。

如果嬰幼兒喜歡吃手, 玩水或者經常用手去摸一些表面粗糙的東西, 因此表皮得不到很好的保護。 經常被孩子吸吮的手指和玩水的皮膚在唾液和水的浸潤下表皮的角化細胞受損,

Advertisiment
除去了表面皮膚的皮脂, 角化細胞之間彼此連系又比較鬆懈, 加上經常用手亂摸, 角質層失去了保護的作用, 於是出現了乾燥和剝離, 所以手指末節的皮膚就會翹起來形成倒刺(學名為“逆剝”)。

這些倒刺主要是在手指尖, 尤其是接近指甲部位, 因為指甲周圍皮膚與手部其它部位的皮膚結構略有不同, 這部分皮膚缺乏毛囊, 沒有皮紋和皮脂腺, 較手、足指皮膚薄。 另外指間真皮內的神經末梢豐富, 如果用力撕扯下來會很痛的, 而且常常流血, 這是因為表皮連著真皮的緣故。 另外這種撕扯也很容易造成感染形成甲溝炎。

建議:當孩子有倒刺時最好不要去揪, 最好泡濕5分鐘後(或者洗澡之後)用小剪子從倒刺根部剪去。

Advertisiment
1歲後的孩子儘量不要養成吃手的習慣。 孩子玩水後一定及時擦乾塗抹上無刺激的護手霜, 尤其是冬天氣候乾燥的時候。

寶寶愛長倒刺的原因

1、貪玩好動。 小傢伙越來越活潑好動, 經常用手抓玩具、啃咬指甲, 或者小手與其他物體過多摩擦, 使得他們嬌嫩的皮膚長出倒刺。

2、皮膚乾燥。 呵護不得當, 導致寶寶手部皮膚乾燥, 指甲下麵的皮膚得不到油脂的滋潤, 很容易長出倒刺。

3、營養缺乏。 如果寶寶日常飲食中缺少維生素C或其他微量元素, 也可能會通過皮膚表現出來。

如何預防寶寶長到刺?

1 使室內空氣變得濕潤, 可以放置加濕器。

2 給皮膚足夠的營養, 如補充維生素B、C、E, 微量元素鋅等。 在飲食方面, 我們要多吃獼猴桃、番茄、橘子、大棗等水果,

Advertisiment
以補充維生素C; 多吃糙米飯、全麥麵包、蛋黃, 深綠色蔬菜, 以補充維生素B; 多吃玉米胚芽、葵花籽、芝麻、大豆等, 以補充維生素E; 適當吃蘑菇、海帶、紫菜、茄子、核桃仁等, 以補充微量元素鋅。

3 多喝白開水。

4 使用保濕的護膚用品, 如羊毛脂等護手油, 也可用甘油、橄欖油;每天定期用含有維生素E的營養油塗在手指背部, 輕輕按摩。 注意:不要用手撕或用牙咬已起的皮, 以免撕破相鄰的正常的皮膚。 可以用小剪刀輕輕剪下已起的皮。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