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愛比較 家長要學會因勢利導

孩子在3歲左右, 已經出現愛比較的心態。 對於過分追求完美主義的孩子來說, 他們的眼裡經常會容不得一粒沙子, 如果發現別人在其他方面比自己做得好時, 會產生一種氣惱、委屈、疑惑和憤恨的態度情緒, 不肯容納別人優點。 如果不能及時引導, 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將有害無益。 作為家長, 需要做到:

1、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的缺點並欣賞他人優點

每個人都像一塊銀幣, 擁有了優點同時也存在了缺點。 孩子也不例外, 大人也應該保持一顆包容的心去接受孩子的缺點, 不要因為孩子的缺點而去過度指責他,

Advertisiment
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不願意正視自己的缺點。

那麼要如何讓孩子接納自己的缺點呢?

父母正確引導孩子, 不盲目指責他。 比如:寶寶到了用餐時間, 不乖乖就餐, 反而喜歡一邊看卡通片一邊吃飯。 媽媽會特別煩惱, 無論自己怎麼批評他, 還是不見效果。 這時, 媽媽可以用聊天的方式告訴寶寶“老師與媽媽都覺得寶寶是個好孩子, 和同學們相處得很好, 對老師又有禮貌。 但有一點讓媽媽很不滿意”, 通過先給孩子帶“高帽子”, 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有優點。 再引導孩子去思考, 自己的哪些做法是錯誤的。 告訴孩子“只要改正了這些缺點, 媽媽和老師都會覺得寶寶是個非常聽話乖巧的孩子。 ”認同比批評更能讓孩子去接納自己的錯誤。

Advertisiment

學會欣賞他人, 就如建立友誼高峰的一塊踏腳石。 常常聽到寶寶抱怨他的小夥伴不好。 作為一名家長, 先不要一口否定孩子的觀點。 而是試著去理解下孩子的說法, 並且告訴他人無完人, 小夥伴身上固然有缺點, 但也有很多優點啊!媽媽還可以與孩子一起回憶, 看看小夥伴都有哪些優點, 比如幫助老師抹桌子, 演講故事很出色等。 在媽媽的幫助下, 孩子更能發現他人的優點, 學會欣賞別人與包容他人。

2、把孩子愛比較的心轉化為進步的動力

愛比較的孩子一般都愛爭強好勝。 作為家長, 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徵, 儘量利用這種競爭意識去調動他們不動怒不生氣的積極性, 把孩子原本愛比較的妒忌心轉化為進去的動力。

Advertisiment
以上述例子來講, 同桌長期受到老師的表揚, 媽媽可以和琪琪一起來探討, 為什麼同桌這麼受老師的認可呢?

原來, 是因為同桌各方面表現都很好。 她會乖乖聽老師的安排, 認真完成作業, 上課積極回答問題, 而且各方面都很優秀, 不僅功課做得很好, 還有很多文藝才敢。 所以老師才經常表揚同桌。 媽媽接下來可以問琪琪, 要怎麼樣才能像同桌一樣備受老師肯定呢?相信孩子在媽媽的啟發下, 會很快明白, 只要自己也能做到像同桌一樣優秀, 甚至做到比她更加優秀, 老師也會給予肯定的。

3、不輕易拿孩子與別人比較

經常會看到, 很多父母大聲責駡自家的孩子, “你看自己, 一點都不聽話”“”你看誰家的小孩, 跟你一樣大,

Advertisiment
人家又聰明, 又聽話, 為什麼你自己就那麼不爭氣呢?“其實, 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 看似好心, 卻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和挫敗感, 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其實, 孩子的觀察能力是很強的, 即使沒有大人把他們與別人進行比較, 他們也會不由自主地把自身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 他們也有自己的認知和評價系統。 如果這個時候, 家長再拿孩子跟別人進行比較, 無疑就會雪上加霜。

作為父母, 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 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對比, 這種教育方式普遍存在。 在社會心理學家看來, 和別人對比, 在一個人心理成長過程中, 具有兩種重要的功能:第一是認識自己,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在與其他人的交往過程中認識自己的,

Advertisiment
因此, 每個人都是以他人作為目標。 第二是, 確立目標。 人都是與別人的對比的過程裡, 找到自己正確的人生目標、理想與努力的方向。 但是對孩子來說, 在與人對比的過程中, 如果出現不好或者不合理的情況, 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作為父母, 也要學會欣賞自己家的孩子, 學會賞識他們的優點, 才能讓他們獲得進步;即便孩子有了缺點, 也不要和別人對比來促進他改正, 相反, 抱著公正的態度, 客觀的告訴孩子, 反而會讓他獲得進步。

其實,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天賦, 有著各人不同的性格, 如果父母一心只想著攀比, 只看到自己孩子的短處, 忽視自己孩子的長處, 便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不足, 缺少自信,父母要如何正確對待呢,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教會孩子反問自己,正確認識自己

我現在各方面怎樣了?自己有什麼優點?自己有什麼缺點的?相比以前自己有什麼進步?有什麼是退步的?自己要如何的處理?是否多聽父母和老師的意見?

第二:用欣賞的心態對待孩子

父母要以身作則,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教會孩子去發現別人的長處,發現自己的短處,再加以學習,以長補短,真誠的去讚賞別人。

第三:承認孩子在家長心目中永遠最好的

缺少自信,父母要如何正確對待呢,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教會孩子反問自己,正確認識自己

我現在各方面怎樣了?自己有什麼優點?自己有什麼缺點的?相比以前自己有什麼進步?有什麼是退步的?自己要如何的處理?是否多聽父母和老師的意見?

第二:用欣賞的心態對待孩子

父母要以身作則,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教會孩子去發現別人的長處,發現自己的短處,再加以學習,以長補短,真誠的去讚賞別人。

第三:承認孩子在家長心目中永遠最好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