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愛抓人 是發脾氣還是認生?

寶寶一發脾氣就愛抓人, 很多爸爸媽媽都曾經被寶寶抓傷過, 育兒知識提醒家長們千萬不要“以暴制暴”, 正確認識寶寶抓人的行為才能很好的處理。

探索的一種行為方式
小寶寶懵懂無知, 正處於探索世界的階段, 他們用感官探索世界, 例如:咬一咬, 踢一踢, 摸一摸……所以“抓”也是嬰兒一種探索行為。
本身的一種無意行為
與那些有意的攻擊性行為不同的是, 小寶寶抓人多是無意的, 並不能很好地體會被抓者的感受, 只是因為隨著自身生長發育逐漸掌握了抓握的能力, 於是在寶寶想要更好地支配手的能力時,
Advertisiment
就會變為打人、抓人, 後者比前者要早發生半個月左右。 這種抓主要是抓大人的臉和頭髮, 抓頭髮比較多。
自我意識、認生
1歲左右的小寶寶認知能力差, 缺少經驗, 遇到什麼事情“不知道怎麼辦”, 於是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或發洩情緒, 這很正常。 同時, 這個年齡的孩子正處於認生階段, 能夠區分親密的人與陌生者, 肯定會有選擇地要找自己熟悉的人, 因為有熟悉的人在身旁, 寶寶才會感覺安全。 因此寶寶會表現出一些小行為, 發洩個小情緒也是可以理解的。
>>推薦閱讀:寶寶幾個月會認生?什麼時候會說話?幾個數字告訴你!
家長如何引導糾正呢?
小寶寶抓人雖不是品行問題, 但這不是說不需要引導糾正,
Advertisiment
因為任其發展下去, 形成攻擊性習慣, 那可就是不良個性了。 但是對小寶寶而言, 說教是沒有用的, 責備也不能解決問題, 所以要根據寶寶的特點來進行調教, 幫助寶寶從懵懂中逐漸體驗到行為的後果, 能換位想到對方, 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讓對方很痛。

 

有些家長對於寶寶剛開始抓人, 表現出“我孩子真厲害, 都會抓人了, 以後肯定不會被欺負!”的得意, 是絕對不可取, 不能有的!這會讓寶寶誤以為這是與家長之間的小遊戲, 沒有不對, 反而後期家長被寶寶抓傷, 表現出的躲、回避、握住寶寶的手等都會讓孩子覺得這是新玩法, 反而會越發來勁, 表現出抓自己或是咬自己, 從而想重新獲得家長的注意力, 和自己繼續“遊戲”下去。
Advertisiment

因此, 當寶寶有抓人的行為時, 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及時地引導糾正。
如果寶寶性子急, 有抓人行為之前就脾氣比較大, 只要大人儘量及時滿足孩子的要求或減少孩子不如意的機會, 發生的幾率就會降低。
所以, 如果寶寶以前是一個小乖乖, 突然表現出抓人的行為, 則可能是因為大人最近脾氣不好, 不耐心造成的, 只要大人及時改正孩子就會得到緩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