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從床上摔下來怎麼辦

寶寶從床上摔下來怎麼辦

寶寶摔床後, 媽媽的悔恨自是無以復加的, 但後悔埋怨是無用的, 重要的是馬上對症處理寶寶的情況, 並且, 自此引以為戒。

寶寶活潑好動, 控制平衡能力差, 一不留神, 就可能從床上摔下來, 寶寶大哭, 家長很著急, 擔心大腦是否會摔壞。 寶寶從床上摔下來後, 要觀察一些症狀, 再決定是否應去醫院診治。

1、首先觀察意識是否有變化, 如摔倒後, 一直清醒, 沒有頭痛、嘔吐表現, 說明碰撞較輕, 可以繼續觀察半到1小時。 如沒有問題, 可以放心。

2、如果孩子想睡覺, 叫醒後, 又睡或根本叫不醒,

Advertisiment
並有嘔吐、頭痛, 甚至抽風, 可能顱腦有損傷, 應立即送醫院治療。 在這過程中儘量保持安靜、少動。

3、寶寶摔到頭部後, 沒有出血, 有小腫包時, 應立即用冷敷處理。 如果腫包較大或較紅, 可先應急抹點香油, 或用濕潤的土豆片貼上, 有止痛化淤的輔助作用。

4、即使摔到頭部, 也不要總懷疑是腦震盪。 腦震盪的特徵是會有一定時段的意識和知覺喪失。 如果寶寶一直意識正常, 就不會有問題。

寶寶從床上摔下來後怎麼護理

時刻注意寶寶的安全, 這一點許多媽媽已經感同身受, 尤其在早上睡眠不足的情況下, 不可掉以輕心。 暫離時一定要在床周圍壘上東西, 或將寶寶放在安全的護欄床內。 寶寶從床上摔下來後驚慌擔憂是沒有的,

Advertisiment
關鍵是懂得怎樣對寶寶進行護理。

1、 寶寶墜床因驚嚇而高聲急哭, 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安慰, 很容易產生情緒激惹、恐懼、睡眠障礙等心理問題。 媽媽應及時抱起寶寶, 用手安撫寶寶的身體, 溫柔地跟寶寶說話, 轉移他的注意力。 這樣可以讓寶寶很快安靜下來, 避免產生心理問題。

2、 如果寶寶面朝下摔, 一般危險性較小, 進行外傷處理即可。

3、 寶寶摔到頭部後, 沒有出血, 有小腫包時, 應立即用冷敷處理。 如果腫包較大或較紅, 可先應急抹點香油, 或用濕潤的土豆片貼上, 有止痛化淤的輔助作用。

4、 當寶寶出現四肢活動不對稱、觸及肢體或關節時出現哭鬧或痛苦表情時, 需警惕是否伴有關節、骨骼或臟器損傷, 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Advertisiment

5、 寶寶摔到頭部時, 如果出現頭部出血性外傷、 意識不夠清醒、半昏迷嗜睡、 反復性嘔吐、鼻部或耳內流血、流水、瞳孔不一等情況要立即去醫院。

6、 為了防止寶寶再摔下來, 媽媽可以讓寶寶睡在蚊帳裡, 不僅可以防止寶寶從床上摔下來, 還可以防蚊蟲叮咬。

7、 白天儘量讓寶寶在鋪有比較軟的地毯上玩耍, 這樣安全可以避免寶寶從床上摔下來的情況。

寶寶從床上摔下會變傻嗎

爸爸媽媽們在寶寶嬰幼兒時期就格外注意培養寶寶的智力發育, 寶寶從床上摔下來很擔心是否會影響大腦的發育, 寶寶從床上摔下來會變傻嗎?

其實幾乎每個寶寶都有從高處摔下來的經歷, 只要寶寶沒有出現嘔吐發燒等症狀就不必太擔心。

Advertisiment
寶寶摔後一段時間 即使摔到頭部, 也不要總懷疑是腦震盪。 腦震盪的特徵是會有一定時段的意識和知覺喪失。 如果寶寶一直意識正常, 就不會有問題。 寶寶如果有嘔吐, 可能是受驚嚇所致的嘔吐, 也可能是暫時性腦部受到震盪, 一般嘔吐兩三次後就好了, 不同於腦震盪。 即使是腦震盪, 如果是輕度, 也不會有任何後遺症。 如果實在是放心不下可以檢查一下顱腦磁共振, 排除有腦震盪或腦出血的可能。

寶寶摔到頭部後, 應觀察兩天。 這兩日內儘量讓寶寶多休息, 少活動。 如果兩日內精神一直很好、食欲正常, 就可以完全放心。

怎樣防止寶寶從床上摔下來

寶寶對床外的空間充滿了好奇, 這時的床對寶寶來說太狹隘了,

Advertisiment
開始萌發掙脫“束縛”的思想, 並且很快就學會了攀爬的本領, 時刻都在憧憬著越欄後的快樂, 卻不知等待他的還有傷痛。 所以寶寶睡覺和玩耍時, 媽媽要留心防止寶寶從床上摔下來。

1、首先媽媽要多留心, 多警惕, 別存僥倖心理。

2、可以在床的四周設上圍欄, 當寶寶睡覺或玩耍時, 拉上床欄。 床欄的插銷安裝在寶寶夠不著的地方, 避免寶寶在玩耍時無意將插銷打開而墜床。

3、床要穩當牢固, 高度最好小於50釐米, 這樣即使掉下來, 寶寶也不致摔得太重。 可以在床邊的地面上鋪些具有緩衝作用的物品, 如海綿墊、棉墊、厚毛毯等, 即便寶寶墜床了, 也不會出現嚴重損傷。

4、寶寶的活動空間不能放置任何危險物品, 尤其是床邊和床上。

5、寶寶在床上玩耍需在媽媽的看護下進行。 如果媽媽有事需暫時離開,最好將寶寶移至地面上玩,在媽媽的視線範圍內,同時準備玩具讓寶寶玩,不時地跟寶寶說話,給寶寶心理支持。這樣媽媽既可以做家務,又可以鍛煉寶寶獨立。

如果媽媽有事需暫時離開,最好將寶寶移至地面上玩,在媽媽的視線範圍內,同時準備玩具讓寶寶玩,不時地跟寶寶說話,給寶寶心理支持。這樣媽媽既可以做家務,又可以鍛煉寶寶獨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