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從嬰兒是怎樣走向集體生活的

1歲前的孩子, 對別人還無動於衷。 在他學會了走路、說話之後, 一切就都改變了。 他掌握了新的工具, 可以同別人交流了。 這就是合群的開始。

發現別人

從嬰兒3個月時起, 人們發現, 嬰兒之間也有相互的交流:當一個寶寶哭叫的時候, 其他寶寶會把頭轉向他, 甚至還會回應他。

9~12個月的嬰兒真正發現了別的孩子的存在。 這個時期, 寶寶會試圖去捕捉坐在自己身邊的小夥伴的目光。 他會把自己的玩具遞給他, 和他交換另一個玩具。 在12~13個月時, 當小夥伴哭的時候, 他甚至會試圖去安慰他。

這一時期的孩子開始學走路,

Advertisiment
開始出發去征服世界了。 突然, 他同別人的關係變得不再總是風和日麗的了。 他會搶小夥伴的玩具, 推搡小夥伴, 抓小夥伴的頭髮, 有時甚至會咬人。 在他看來, 別人還有點像一件東西, 他喜歡去試探一下, 看看別人的反應。 他製造事端, 有時也是為了吸引成年人的注意:你看, 我才是最重要的人!

模仿也是學習

嬰兒很早就具有模仿的才能:出生後的第一年裡, 他就會模仿成人的微笑, 咿咿呀呀地模仿大人說話。 從1歲起, 他開始模仿周圍的小夥伴。 這個時候, 他們會共同“演奏”鍋碗瓢勺交響樂, 搭相同的大樓。

和表面現象不同的是, 這時的孩子還不會跟別的孩子一起玩, 只是肩並肩地坐著。 他們會相互觀察, 相互影響,

Advertisiment
但只是各玩各的玩具。 因此, 模仿遊戲的目的不是交換, 而是探索世界。

需要互動

15個月的孩子大約掌握了15個左右的詞彙, 然後詞彙量會迅速增加。 他們開始了一種新的遊戲一假裝的遊戲。 比如拿著小勺假裝吃飯, 抱著娃娃假裝睡覺等等。 在這些遊戲中, 玩具成了道具。

這時的孩子會更主動地借出自己的玩具。 15~18個月的孩子, 逐漸產生了相互作用的願望。

雖然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練習交往了, 但是還沒有最要好的夥伴, 還沒有更喜歡哪個小夥伴的概念, 每個夥伴的價值都是一樣的。 要等到孩子2歲半以後, 才會建立最初的真正意義上的友誼。

集體的概念

18個月前, 交流關係主要是發生在兩個小夥伴之間。 之後, 孩子會尋求多個夥伴的遊戲,

Advertisiment
一塊兒跑,一塊兒跳。

再大一點, 孩子開始參與集體生活了。 比如熟悉的小夥伴見面時, 他們會以歡樂的叫聲作為彼此歡迎的儀式。 他們還學會了歸屬感, 這可以為他們將來上幼稚園做準備。

2歲的孩子進入了交往的後退期, 因為他們到了說“不”的年齡。 此時, 不要對他過分嚴厲, 他才剛剛開始與小夥伴交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