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得了疝氣該怎麼辦

有個朋友最近很苦惱:寶寶是10個月的時候發現有疝氣的, 現在快一歲了, 有時候還是會有, 不知道該怎麼辦, 會不會影響他的發育啊?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寶寶疝氣該怎麼辦!

Advertisiment

寶寶得了疝氣該怎麼辦

寶貝肚子上“氣鼓鼓”的表現就是——疝氣!

一、疝氣原因

疝氣在男嬰中較多見, 先天形成疝氣是由於睾丸下到陰囊後鞘狀突未能閉鎖, 因而形成一個疝囊;後天形成的疝氣是由於有些寶貝在嬰兒時期腹壁肌肉尚未發育完全, 加之腹壁鬆弛, 在腹壓增高, 如哭鬧、劇烈活動時, 使腸管從腹股溝管凸向腹壁並進入陰囊, 導致陰囊腫大。

二、疝氣表現

先天或後天形成的疝氣都表現為.寶寶哭鬧或直立時在腹溝部位出現一個半球形腫塊, 並可突入陰囊, 使陰囊腫大。 當寶寶停止了哭鬧或平臥, 腫塊會又回到腹腔。 但隨著年齡增長, 陰囊腫塊只會越來越大。

三、疝氣影響

Advertisiment

反復發作會給寶寶帶來痛苦, 使他們不能正常玩耍, 稍一哭便會使腸管突向腹壁並進入陰囊;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 如果腸管多次突入疝囊, 容易使腸壁與疝囊壁粘連。 這樣, 當腸管突入到疝囊時即使平臥也不能使它再回到腹腔。 一旦突入的腸管被嵌頓, 便有可能導致腸管缺血、缺氧、壞死, 引起彌漫性腹膜炎。

四、疝氣種類

1、臍疝氣

臍疝氣是在腹腔內的一些器官組織從肚臍處凸出。 它的外面仍然是完整的皮膚, 用手去觸摸, 則是軟軟的, 有些時候還可感覺到裡面會蠕動。

新生兒的肚臍通常較為凸出, 若哭或用力時並沒有更凸出, 屬於正常。 理論上, 寶貝在1歲前應可自然恢復為正常的肚臍。

症狀:臍疝氣通常在嬰兒時期出現嬰兒咳嗽和哭鬧的時候會特別明顯。

Advertisiment
臍疝氣形成的原因是腹壁發展後期剩下的閉鎖比較差, 還沒有關閉好。 這種疝氣, 低體重和早產兒更有可能發生。

臍疝氣有的很小, 僅容得下一個小指頭, 有的也可以很大。 疝氣內容可能是大網膜或小腸。 但是臍疝氣也很容易回去。

阻擊戰術:一般臍疝氣不用手術。 也有許多人以為用個銅板把它壓下去再用膠布貼起來, 可以幫助它快些好起來。 其實, 用銅板貼起來這個方法很本無效, 許多時候還可能引起皮膚對膠布的過敏反應。

臍疝氣自愈的機會很多, 大約在1歲前就會好起來。 1歲後隨著年齡的增加, 自愈機會降低, 卻仍然有較大的疝氣一直到5—6歲才好起來。

若臍疝氣並沒有好起來,

Advertisiment
建議可以讓寶貝等到3歲左右, 當然也可以等到五六歲的時候, 再到醫院診治。

2、腹股溝疝氣

胚胎時期, 男孩的睾丸通過腹股溝處的通道降入陰囊, 如果通道發育不完善, 出生後沒有完全“關閉”, 就會在大腿內側與腹壁交界處的三角區形成一個“口袋”, 腹腔內的小腸、腹膜等”進這個“口袋”就會形成腹股溝疝氣。

腹股溝疝氣是一種常見小兒疾病, 發生率約為3%, 男孩發生的機會約為女孩的5~10倍。 而早產兒與腹腔內壓高的寶貝更容易出現腹股溝疝氣, 例如經常便秘、腹水的寶貝, 因為容易腹脹可使腹股溝疝氣更容易出現。

症狀:腹股溝疝氣在一般情況下幾乎不會被發現。 當寶貝哭鬧、咳嗽或用力的時候, 則可看到腹股溝“膨”出。

Advertisiment
有些小孩“膨”出部分是軟的, 也有的較硬, 大部分可以用手輕輕壓下去。 除非是嵌頓, 疝氣內的血管或腸子已扭轉, 一般是不會痛的。

阻擊戰術:蝮股溝疝氣原則上是應該進行手術治療的, 現在麻醉和手術都很先進, 手術危險性極低。 但每一種情況的腹股溝疝氣處理方式又略有不同, 具體如下:

早產兒的腹股溝疝氣:一旦發現有腹股溝疝氣, 便可安排手術。 為了避免突然發生嵌頓和腸壞死, 早產兒手術應安排在出院之前。

急診腹股溝疝氣:手術應安排在一些急性疾病痊癒之後進行。 手術麻醉需插入氣管內管進行, 所以如果寶貝有呼吸道感染疾病, 需要待呼吸道疾病痊癒後再麻醉, 可避免一些後遺症。

鉗閉性腹股溝疝氣:必須立刻進行手術治療, 避免疝氣內容物如腸子、腹膜、血管因受到扭轉壓迫而造成的傷害。

溫馨提示:寶寶疝氣媽媽們不用過於擔心,食療對寶寶疝氣也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爸爸媽媽們要加強對寶寶的護理!

避免疝氣內容物如腸子、腹膜、血管因受到扭轉壓迫而造成的傷害。

溫馨提示:寶寶疝氣媽媽們不用過於擔心,食療對寶寶疝氣也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爸爸媽媽們要加強對寶寶的護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