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走路太快不利心智發育

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快點學會自己走路, 當寶寶第一次能夠自己行走的時候, 每一位元父母的心中都會充滿了欣喜。 不過, 寶寶學走路一定要循序漸進,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先學爬再學走。 有些寶寶在嬰兒時期還沒有學會爬行, 就直接學會了走路, 父母們對於這種現象往往非常高興, 認為自己的寶寶超越了其他的寶寶, 但是, 如果你瞭解一些科學的育兒知識就會明白, 這其實並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寶寶沒有學會爬行, 就直接學會了走路, 那麼很可能會出現心智上的問題, 這種問題可能一時之間看不出來,

Advertisiment
但是等寶寶入學之後, 這種問題就會顯現出來了。

人的腦神經系統是人所有活動的指揮中心, 指揮中心擁有錯綜複雜的網路結構, 目標是傳遞信號和發佈命令。 但剛出生的寶寶腦指揮中心是不會指揮的, 經過1年的工夫(即在嬰兒時期), 寶寶通過眼看、耳聽、皮膚觸、舌頭味覺、鼻嗅等過程(醫學上稱感覺統合過程), 腦中的各種信號路徑就建立和發達起來, 這其中伴隨著寶寶的運動能力的順序發展, 從3個月把頭抬起來, 5個月時會爬了, 6~7個月孩子會坐了, 9個月孩子站起來, 1歲會邁步行走, 寶寶的運動發展直接影響感覺統合過程。

缺乏爬行經歷易患感覺統合失調症

寶寶如果爬行少或爬行練習不足或沒有經歷爬行,

Advertisiment
將引起對稱性頸緊張反射的動作不成熟, 表現為身體的上半部和下半部不自覺地對抗, 就容易發生感覺統合失調症, 如視覺和聽覺不協調、視覺和動作不協調、聽覺和動作不協調等。

可見, 智力和心智不是一回事, 感覺統合失調症就是心智方面異常了。 當然, 並不是所有不會爬就會走的孩子都將影響心智, 只不過出現不同程度心智異常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對於錯過爬行期的孩子, 家長不必緊張, 也不能消極等待, 應該積極儘早補上爬行環節(即進行運動性心智訓練)。 預防感覺統合失調發生, 這才是明智之舉。

寶寶的行走是腦神經系統發育的標誌, 而如果寶寶還沒有學會爬行, 就直接學會了走路,

Advertisiment
那麼神經系統的發育就打亂了順序。 可不要小看這一點, 順序一旦被打亂, 那麼寶寶的運動實景發展就會影響到感覺的統合, 這樣說可能顯得有些專業, 一般的父母可能理解不了, 那麼我們就說得通俗一點吧, 如果寶寶沒有學會爬行, 那麼其反射神經發育就會出現不平衡, 這種不平衡會直接影響到寶寶的各項感官系統的發育, 所以, 寶寶的發育一定要講究循序漸進, 在寶寶學爬的時候, 家長一定要做好輔助, 而不要急功近利, 總想讓寶寶直接學會走路, 這對於寶寶來說可是有害無益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