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學說話 說話早的寶寶一定就聰明嗎

寶寶說話早聰明嗎?有一定關係, 但不絕對。

科學家發現, 語言發育和智力水準之間只有鬆散的關係, 因此有智力障礙的寶寶同樣也能學習語言。 而一些在語言發育上不順利的寶寶, 可能在其他領域很突出。 說話早的寶寶之所以給人比較聰明的印象, 可能是因為他能夠更清楚的表達自己的緣故。

在孩子在會說話前要發育相關的生理和感官能力, 在生理方面, 發聲過程是這樣的:肺——震動聲帶——透過舌頭、硬齶、軟齶發出聲音。 除此之外, 還需要大腦來接收、傳遞訊息, 所以孩子必須配合視覺的看、感覺物體或人的存在、學習唇舌放在不同的部位可以發出不同的音,

Advertisiment
並把所有感官經驗組織起來, 才能使口部與大腦做相關的連結, 然後說出有意義的字詞來。

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早日說話, 能準確地表達與人交流, 但是我們瞭解了語言的發展過程, 可能就不會這麼片面的認為“說話早, 將來孩子一定很聰明”孩子說話早主要是因為他受到的刺激比上一輩人或者同齡人多, 從而使得孩子詞彙豐富, 能夠較早的表達。 但是要判斷孩子的智力高低聰明與否, 需考慮語言, 動作, 思維, 社交等多方面。

寶寶學說話需掌握這些技能

開口說話看似簡單, 但它往往需要一些基本的技能。 小兒說話需要有一個較長的學習過程,

Advertisiment
它是沒有捷徑可行的。 因此需要父母在寶寶學說話的期間耐心地觀察, 並促進這個過程的發展, 才能使寶寶更好的掌握說話技能。

首先我們要知道小兒說話所需哪五種基本技能:

1、小兒能發出各種聲音, 而且音調有高有低。

2、能聽和辨別聲音的方向, 並且有了聽覺選擇性, 對某些聲音予以注意, 而對另一些聲音不予理睬。

3、有模仿性行為, 特別是模仿發聲及發聲時的方式。

4、會想像, 對不呈現在眼前的事物用假份性的遊戲反映出來。

5、認識熟悉的事物, 當大人蓋住眼前的實物時, 小兒會尋找。

小兒開口說話猶如打破堅冰一樣, 是發育過程中的一個重大突破。

開口說話看似簡單, 但它往往需要一些基本的技能。

只有當小兒具備上述5項技能時,

Advertisiment
才會有語言的產生。 現在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語言發展賦予了極大的關注, 尤其是那些開口遲、說話少的孩子, 更是令父母心焦。 在此, 我們要奉勸父母們不要太急躁, 因為小兒說話需要有一個較長的學習過程, 它是沒有捷徑可行的。

父母要耐心地觀察, 並促進這個過程的發展, 哪怕短時間內可有看不到孩子在語言上的絲毫進步, 也不要氣餒。 實際上, 小兒語言的進展在開口說話之前是悄然進行的。 如果此時父母灰心喪氣, 放棄教孩子說話, 那麼失敗則是難免的。 所以, 我們建議父母要用遊戲開發小兒的語言能力, 預防語言發展緩慢。

延伸閱讀:

為什麼寶寶說話晚?

常見原因一:語言交流少

Advertisiment

現在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 很多時候寶寶還沒有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 家長已經從孩子的肢體語言中理解到, 並且滿足寶寶的要求。 有的孩子想要出門了, 就會用手指門口的方向, 這時候家長貼心的帶孩子出門, 可是沒有言語的交流, 會讓孩子越來越依賴手勢, 不願開口, 不利於孩子語言發展。

常見原因二:生理原因

如果寶寶開口說話太晚, 甚至沒有開口的跡象, 家長不妨看看寶寶是否由於生理原因而不會說話。 孩子舌息帶粘連或者聽力存在問題, 都會導致寶寶不說話。 有些疾病也會影響寶寶說話, 比如腦癱。 家長如果確定孩子存在生理問題, 一定要儘早治療。

常見原因三:心理原因

有些寶寶明顯厭惡說話,

Advertisiment
家長要顧及到這類寶寶的需求, 並且用寶寶習慣的交流方式交流, 如果不這樣, 寶寶會減少和家長的交流, 自己想要什麼也會自己滿足自己, 自己做不到就放棄。 不要感覺孩子這樣是獨立自強, 這會為孩子未來的心理健康埋下隱患。

常見原因四:語言環境

孩子需要適合自己的語言環境進行學習, 如果語言環境過於單一或者過於複雜, 都不利於孩子學習語言。 很少和孩子說話或者和寶寶說話的人比較少, 語言環境過於單一, 寶寶說話會晚。 如果家中人口音交雜, 方言、普通話甚至是外語交錯, 會讓孩子理解不到位, 影響孩子學習說話。

寶寶說話晚, 家長不用過於擔心, 只要排除生理原因, 找到孩子開口晚的原因, 然後加上合適的小妙招, 一定會讓寶寶享受和家長用語言交流的快樂。如果孩子因為生理原因,那麼幫孩子儘早治療,也會讓孩子早開口。

一定會讓寶寶享受和家長用語言交流的快樂。如果孩子因為生理原因,那麼幫孩子儘早治療,也會讓孩子早開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