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學說話 爸爸作用比媽媽更大

孩子學習說話, 先是從聽懂成人說出的詞開始的。 尤其是半歲以後, 由於孩子多次感知某種事物或某一動作形象, 並將它們與聲音之間建立起聯繫,

Advertisiment
以後聽到這個詞就會引起相應的反應。

按一般發展規律, 孩子在1歲左右語言發展很快, 半歲至1歲間, 爸爸媽媽就可以開始有意識地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的訓練。 如孩子天天生活在媽媽、爸爸身邊, 當教會孩子聽和說“媽媽”、“爸爸”時, 孩子一見父母便會喊出“媽媽”、“爸爸”的聲音, 產生反應。 或者每天在固定時間給寶寶講個短小的故事, 這樣可以提高寶寶對語言的理解能力。

母親通常被認為在孩子的語言培養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 然而一項研究表明, 在孩子最初獲得語言能力的過程中父親的作用比母親更大, 這可能是因為母親“說得太多了”, 超過了孩子的模仿能力。

由於大多數家庭都是媽媽或老人在帶孩子,

Advertisiment
爸爸和孩子接觸時間較少, 其實爸爸的聲音更有利於寶寶學習語言。 所以爸爸們要盡可能經常、直接地跟寶寶多說話。 並且想辦法讓一些談話僅限於你和寶寶, 和媽媽對寶寶說得不一樣。 並且爸爸在教孩子說話時, 應儘量運用普通話和規範的語言。 比如一隻貓, 不要說成“咪咪”;一輛汽車, 不要教他說成“嘟嘟”。

爸爸可以怎麼樣教寶寶說話

1.體現你的熱情

媽媽每天帶寶寶, 可能已經疲於繪聲繪色的說話了。 而爸爸就可以讓寶寶看到你的熱情、情感、強調意味等, 這些提升話語品質的元素都能吸引他的注意力, 促使他將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 努力理解你在說些什麼。

2.對寶寶的語言做出反應

你還可以一邊聽寶寶說話,

Advertisiment
一邊做出相應的面部表情, 讓寶寶明白你的感受, 幫寶寶認識到所有的談話都是交流。 如果你不等候他回答, 就緊接著自言自語, 或看上去好像不需要他回答, 或者當寶寶或其他家裡人跟你說話時, 你懶得搭理, 他肯定會覺得語言只是毫無意義的聲音而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