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如何安然度過厭奶期

當寶寶不太愛喝奶時, 許多媽咪都會擔心寶寶是否發育不良?其實, 只要能正確添加副食品, 並選擇適合寶寶體質所需的副食品時, 保證您的寶寶長得高又壯, 從此毋須擔心寶寶的厭奶問題了!

一般來說, 新生兒從出生至4個月大, 都是以母乳或嬰兒配方奶為主。 一方面是寶寶4個月大時, 運動神經及腸道消化器官已逐漸發育完成;另一方面是寶寶因長期吸食母乳或嬰兒配方奶, 而開始出現「厭奶」現象。 添加副食品的重要性根據新光醫院小兒腸胃暨營養科劉明發主治醫師表示, 當寶寶出現厭奶時,

Advertisiment
爸媽即應為寶寶慢慢添加副食品, 尤其喝母乳的寶寶更加需要。 因為母乳中所含鐵元素, 會在4個月後較為缺乏, 這時寶寶就要從副食品中來吸收奶類所欠缺的營養素。 由於此時也是寶寶飲食上的轉換期, 所以, 爸媽也要開始訓練寶寶的咀嚼及吞咽能力, 以增強及刺激腦部發育。 3大添加階段當爸媽開始為寶寶添加副食品時, 應視每個寶寶的不同體質及吸收程度來添加。 除了添加副食品的方式要正確外, 爸媽還應依照寶寶各個不同月齡, 階段性地為寶寶添加最簡單又最能讓寶寶消化的食材, 在眾多副食品中, 以嬰兒米粉/ 麥粉, 成長麥粉最為簡單方便, 並能提供寶寶所需的營養。

第1階段(4-6個月大)寶寶4個月大時,

Advertisiment
若出現厭奶現象, 爸媽可為寶寶額外添加嬰兒米粉(或米餅)或稀釋果汁等副食品, 但以米粉最不易引起寶寶過敏, 故嬰兒米粉最適合作為寶寶的第一口副食品, 等寶寶適應後即可讓寶寶嘗試純榖類麥粉。 第2階段(6-9個月大)寶寶6個月大時, 爸媽可添加不同口味的嬰兒麥粉, 也可自行制做米湯來喂寶寶食用。 剛開始時, 以選擇單一口味的嬰兒麥粉為原則, 例如蘋果/梨子或簡單的蔬菜類, 接著再讓寶寶嘗試多樣的蔬果麥粉。 另外, 為了讓寶寶更適應未來的食物組合, 則可喂寶寶一些肉類的口味麥粉, 例如魚或嫩雞。 當然爸媽還可喂寶寶吃小魚、紅蘿蔔泥、馬鈴薯泥等較易消化的天然食材, 每次不要添加太多種類;或將碎肉以果汁機打爛,
Advertisiment
再加入大骨頭熬湯, 為寶寶補充蛋白質的營養成分。 第3階段(9個月大後)到了9個月, 寶寶的腸胃吸收消化器官大致完成。 此階段寶寶可以進階食用成長麥粉。 但由於成長麥粉中添加較多營養素, 能提供寶寶10個月大後對營養的大量需求, 並建議選擇與大人食物近似的口味組合, 如多種水果、多種榖類、嫩雞、鱈魚、蔬菜等。 由於魚類中含有DHA及EPA, 特別是深海魚(例如:鮭魚、鱈魚), 更能提供足夠的不飽和脂肪酸給發育中的腦部, 而肉類也能提供寶寶所需的鈣質, 因此建議選擇不同口味麥粉, 為寶寶見囔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目前許多家庭皆為雙薪家庭, 導致忙碌的父母, 常為了節省時間, 而將嬰兒米、麥粉添加在嬰兒配方奶中,

Advertisiment
其實這是錯誤做法。 這樣反而會讓寶寶失去自行咀嚼食物的能力及微量元素吸收不足。 如果爸媽能依照下列方法, 正確添加米粉、麥粉, 就能讓寶寶有效吸收。 製成米粉糊或麥粉糊餵食爸媽剛開始添加米粉、麥粉時, 應先做成米糊或麥糊, 然後一口一口慢慢地喂寶寶吃。 由於寶寶還不太會吞食, 所以, 爸媽在餵食過程中, 一定會遭遇許多挫折, 這時應耐心嘗試, 大約2星期後, 寶寶逐漸適應時, 就會吃得很好了!副食品應額外添加在喂寶寶吃副食品時, 爸媽不能忽略寶寶的正餐──喝母奶或嬰兒配方奶。 所以, 可在寶寶喝奶的兩餐中間, 額外添加1餐米糊或麥糊餐;或是將寶寶某一正餐替換成副食品, 即能幫助寶寶獲得重要且足夠的營養。
Advertisiment
只要加入是量的米粉、麥粉爸媽若真的沒時間餵食, 仍想將米粉、麥粉添加在嬰兒配方奶中的話, 劉明發醫生建議爸媽, 在沖泡嬰兒配方奶時, 以不超過2匙米、麥粉為原則, 不要加入超量的米、麥粉, 也絕對不能減少原本沖泡的奶粉量, 而將牛奶沖調得太過濃稠, 使得寶寶失去原本應從嬰兒配方奶中攝取的營養成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