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失望了,爸媽怎麼辦

肚子餓了, 媽媽卻沒有立即弄明白——失望;很想抓住滾落的小球, 可是自己還不會走路——失望;喜歡跟小姐姐玩, 可小姐姐卻跑去跟更大的哥哥姐姐們一起玩——失望……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挫折、困難, 感受到不被滿足的失望情緒, 小寶寶們也是如此。

在心理教育與成長過程中, 引導寶寶處理好失望情緒, 對於寶寶心理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 當寶寶因為有點不如意而大發雷霆或者抑鬱寡歡的時候, 父母要説明寶寶認識、瞭解自己的失望情緒, 學習面對挫折與困難, 幫助寶寶增強心理承受力。

應對寶寶失望的4個原則

1.瞭解、接納寶寶的失望情緒

Advertisiment

寶寶有4種基本情緒:快樂、恐懼、憤怒和悲哀, 失望是因為事情不如己願時而引發的挫敗感受, 它在強度上要弱於憤怒。 現實中, 許多父母往往只接受正面的情緒, 看到寶寶笑了就很開心, 總喜歡逗寶寶笑, 而寶寶一哭或者一發脾氣, 爸媽就變得很不耐煩。

其實, 無論是寶寶還是大人, 出現負面情緒都是很正常和自然的事, 不允許寶寶表現出憤怒或悲傷的家長, 往往對自己也壓抑這些情緒。

爸媽這樣做:

父母必須先學會接納自己所有的情緒, 有能力經受各種情緒的考驗, 這樣才能接納而不是排斥、拒絕與壓抑寶寶的失望情緒。

父母可以用肢體語言, 如鼓勵的眼神、擁抱、輕撫等,

Advertisiment
安撫陷於失望情緒中的寶寶, 同時用話語幫助寶寶確認自己的情緒狀態。 如:媽媽蹲下來, 看著寶寶, 也鼓勵寶寶看著媽媽, 平靜地對寶寶說:“你是不是對這件事很失望?”“媽媽看出你不高興了, 能和媽媽說說嗎?”當寶寶感受到媽媽理解、認可和接納自己的情緒時, 失落感會大大減緩。

2.關注引發失望的事件, 忽視不恰當的行為反應

當父母不能履行承諾或當寶寶的期望落空時, 寶寶都會產生失望情緒, 這時有的寶寶會哭鬧, 有的則會沉默不語, 還有的寶寶會表現出極大的憤怒, 如拳打腳踢、滿地打滾等等。

爸媽這樣做:

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去阻止寶寶的行為反應, 責備、懲罰寶寶, 而是要關注為什麼寶寶會表現出不滿情緒,

Advertisiment
瞭解引起失望情緒的事件。 當瞭解了事情原委之後, 幫助寶寶一起分析、解決這個事件, 從而使寶寶學習到應對類似事件的經驗, 以後再碰到類似事件時就不會一下子陷入某種強烈的情緒中。

3.不要立刻滿足或者馬上轉移注意力

餐桌上, 爸爸夾起一隻蝦, 剛放到嘴裡, 5歲的騰騰就大哭起來, 媽媽趕緊跑過來問怎麼了, 騰騰邊哭邊指著爸爸嘴裡的蝦。 媽媽於是沖爸爸喊:“你這麼大的人怎麼和寶寶搶蝦吃!”並哄騰騰說:“寶寶不哭, 媽媽給你買更大的蝦。 ”

有些父母見不得寶寶受半點委屈, 他們常想滿足寶寶的一切願望, 無論其是否合理。 這是一種非常危險而有害的養育態度, 只會導致寶寶永遠生活在“自我”裡, 無法面對任何挫折。

Advertisiment

爸媽這樣做:

當寶寶失望時, 父母不要通過無條件滿足寶寶來消除失望, 或是馬上用別的事物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因為在失望與失落的情緒沒有被充分瞭解與接納時就用其他方法掩蓋過去, 看起來失望的情緒被消除了, 但會在寶寶的潛意識中埋下“我總是能被滿足”的錯覺。

4.家長保持平靜是穩定寶寶情緒的前提

我們說培養寶寶的情緒調節與情緒掌控能力是寶寶心理成長的標誌, 但作為大人, 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夠很好地控制與調節自己的情緒呢?當寶寶哭鬧不止時, 有多少媽媽可以保持心平氣和?當寶寶惹禍犯錯時, 有多少父母能夠平心靜氣地看清事情原委?

爸媽這樣做:

父母首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Advertisiment
不要對正在發怒、失望的寶寶提高嗓門、大聲嚷嚷、摔東西甚至打寶寶。 不管寶寶多麼不聽話、多麼讓父母沒面子, 也不管父母多麼疲勞、多麼心煩意亂, 都要保持平靜的心態。 在寶寶因不被滿足而失望或者發怒的時候, 父母可練習使用“深呼吸數次”或是“暫時離開現場”的方法讓自己冷靜下來。 只有當我們自己平靜了, 才有能力解決寶寶的問題。

同樣的失望不同的反應

在養育過程中, 家長們會發現:不同寶寶因個性不同, 在失望時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方式。 針對這些不同的行為反應, 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反應類型1:情緒愛激動

外向、衝動的寶寶在面對失望情緒時反應十分強烈, 他們會放聲痛哭或倒在地上耍賴。

爸媽這樣做:

對待這樣的寶寶,父母的態度一定要堅定,心要“狠一點”,因為動不動就愛耍賴的寶寶其實是在試探家長的底線,如果一次得逞,寶寶就會經常使用這種方法達到他的目的。家長要明確告訴寶寶“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可以的”,讓寶寶知道哭鬧行為並不能帶來他想要的東西。

反應類型2:獨自生悶氣

有些寶寶天生性格內向或者因為家長態度比較嚴厲、強勢,而使寶寶養成壓抑自己情緒的模式,這類寶寶面對失望時,通常不會大哭大叫,而是躲到一旁自己暗自傷心、生氣。

爸媽這樣做:

這種隱藏在內心世界裡的“暗怒”會長久積攢並在再也無法忍受的時候一下子爆發出來,其破壞性更強,對此家長要有充足的認識。家長要做的是改變自己的強勢態度,認真傾聽寶寶的內在需要,真正理解、包容寶寶,多與寶寶溝通,幫助寶寶適時將情緒宣洩出來。

反應類型3:轉眼就忘

還有一類寶寶,剛剛還痛哭流涕,過一會兒又破涕為笑。這種寶寶很容易哄,不頑固、不固執,是更具有靈活性的寶寶,當他知道自己不能達到原來的預期時,會立即想到做點其他的事情讓自己開心。年齡越小的寶寶越能做到“轉眼就忘”。如果你有一個這樣的寶寶,那麼恭喜你了!

爸媽這樣做:

對待這樣的寶寶,父母的態度一定要堅定,心要“狠一點”,因為動不動就愛耍賴的寶寶其實是在試探家長的底線,如果一次得逞,寶寶就會經常使用這種方法達到他的目的。家長要明確告訴寶寶“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可以的”,讓寶寶知道哭鬧行為並不能帶來他想要的東西。

反應類型2:獨自生悶氣

有些寶寶天生性格內向或者因為家長態度比較嚴厲、強勢,而使寶寶養成壓抑自己情緒的模式,這類寶寶面對失望時,通常不會大哭大叫,而是躲到一旁自己暗自傷心、生氣。

爸媽這樣做:

這種隱藏在內心世界裡的“暗怒”會長久積攢並在再也無法忍受的時候一下子爆發出來,其破壞性更強,對此家長要有充足的認識。家長要做的是改變自己的強勢態度,認真傾聽寶寶的內在需要,真正理解、包容寶寶,多與寶寶溝通,幫助寶寶適時將情緒宣洩出來。

反應類型3:轉眼就忘

還有一類寶寶,剛剛還痛哭流涕,過一會兒又破涕為笑。這種寶寶很容易哄,不頑固、不固執,是更具有靈活性的寶寶,當他知道自己不能達到原來的預期時,會立即想到做點其他的事情讓自己開心。年齡越小的寶寶越能做到“轉眼就忘”。如果你有一個這樣的寶寶,那麼恭喜你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