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太強勢是好事嗎

寶寶太強勢是好事嗎

孩子有好勝心是好事,但是好勝心太強了就不怎麼好了。 總之,好勝心有是好事,但是太過就是壞事。

1、好處:有好勝心的孩子不甘心做弱者!

好勝心指的是一個人不滿足於現狀,力求超越自己、超越他人,爭取更大成功的一種心理傾向。 爭強好勝是每個孩子的天性。 科學研究顯示,從3歲開始,孩子就有了競爭的意識,並且開始拿父母和他人作為自己的參照,通過與別人的比較,來彰顯自我的不同,以此獲得成就感。

好勝心強的孩子主要是想顯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多數情況的好勝都是在同伴面前顯示自己的能耐。

Advertisiment
也就是說,在同伴面前不甘示弱是孩子好勝心的開始。 這之後,孩子會逐漸表現出在學習上爭第一,在各種活動中勇於競爭,彰顯自己的才華。 所以,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表現出了好勝心,這其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說明你的孩子不甘心做一名弱者,有很強的進取意識,會非常努力地學習,對各種知識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2、壞處:好勝心太強可能會有心理疾病!

不!凡事都要有個度,好勝心也一樣。 適當的好勝心有助於孩子學習,過度的好勝心卻會阻礙孩子學習和成長。 好勝心太強的孩子,往往會與他人產生矛盾。 因為過度的好勝心會產生一種非要把對方壓倒的想法,表現出來就是逞強好鬥,不達目的不甘休。

Advertisiment
這樣很容易給其他孩子留下壞印象,從而遠離你的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因為缺少朋友而變得孤僻、自我封閉。 另一方面,太過爭強好勝還會讓孩子失去寬容心,凡事只認勝負,而不懂得尊重別人、包容別人,這會讓他越來越冷酷,變得十分功利。 從另一方面來說,好勝心太強的孩子,因為內心裝的都是勝利,所以無法承受失敗,一旦某天他遭遇了挫折或失敗,就會因承受不住而出現非常大的情緒波動,甚至心理疾病。

因此,面對好勝心太強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合理引導、正確教育,使他的好勝心保持在一個合適的度上,真正成為幫助他前進的驅動力。

怎麼矯正寶寶的強勢性格

1、帶孩子處理人際關係

Advertisiment

家長一定要充當協調者,幫孩子處理好關係。 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體會到團體合作的樂趣,認識到別人的優點;還可以經常跟孩子探討其他孩子身上的優點,教導孩子向別人學習。 有些家長還故意給孩子製造一些“難題”,讓孩子主動尋找朋友幫忙解決。 這些都有助於孩子人際關係的提升。

2、教導遵從公平競爭

好勝心太強的孩子,一旦處於競爭狀態,情緒往往比較激動,有時候會控制不住自己而採用一些偏激或不公正的手段。 有些孩子一旦輸了就“大哭大鬧”甚至直接沖上去打對方,有些孩子則為了贏得勝利背地裡做些手腳。 這樣的舉動一旦開始,就會氾濫,最終導致很嚴重的後果。

Advertisiment

因此,家長一定要在發現苗頭的時候,就盡力勸解開導孩子,讓他明白“公平競爭”的原則。

3、引導正確對待成敗

太在乎輸贏的孩子,很難承受住失敗的打擊。 因此,教孩子坦然面對得失成敗,是防止過強好勝心控制孩子的重要手段。 家長們首先不要對孩子要求太多,也不要經常拿他跟別的孩子比,而應該多跟孩子一起玩遊戲,在遊戲中平衡孩子的勝負心態。

比如,跟孩子一起打牌或下棋時,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輸,然後以輕鬆的談話教導他輸贏並不重要,過程和實實在在的收穫才是最重要的。 還可以在孩子輸了之後也給他一些獎勵,告訴他“你進步了”,讓他意識到進步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輸贏。

當孩子在遊戲中經歷了挫折和失敗後,他會更好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長處,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得到真正的收穫。

Advertisiment

4、不能壓抑孩子性格

好勝心過度的孩子,表現出來就是凡事都要爭第一,大事小事都要比高下。 這個時候,家長不妨給他來個區分,在該爭的地方鼓勵孩子競爭,在不該爭的地方勸解孩子理性面對。 例如,在學習方面,家長可以鼓勵孩子競爭,告訴孩子“知識就是力量”;而在諸如跟朋友吃飯、做活動之類的事情上,則告訴孩子“友誼第一”,要他懂得互相禮讓、尊重他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