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太安靜?!讓“宅寶”動起來

好動、愛玩是3~6歲孩子的特點, 然而有些孩子卻相反, 流行起了大人們的“宅居”生活, 電視、電腦成了他們的最愛, 總喜歡宅在家看動畫片, 其他什麼也不想做。 這樣的“宅居”生活對孩子的健康有很大隱患, 孩子不運動, 心智的發育就會遲緩, 因為孩子的多數技能都是從愛玩愛動中學到的。 家長們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愛動的習慣,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兼80後媽媽, 我是這樣做的。

動動手—靈活協調

在家裡, 除了讓孩子看動畫片, 家長們還可以結合日常生活創設一些小遊戲, 這些小遊戲不僅可以增加趣味性和親子間的感情,

Advertisiment
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還可以鍛煉孩子手部大肌肉和小肌肉的能力。

豆孩子誕生記 毛豆是我們經常要吃的食物之一。 在家的時候, 家長可以和孩子比賽剝毛豆, 看誰剝的多, 一邊剝一邊還可以念《毛豆歌》—小毛豆綠又綠, 毛茸茸的真可愛, 小手輕輕剝一剝, 豆子孩子出生了。 這樣的活動可以鍛煉孩子拇指和食指的靈活性, 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可以安心做一件事的耐心和注意力。

我是小主人 家務勞動對成人來說是輕車熟路,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挑戰, 尤其是年齡越小的孩子, 因為他的動作技能尤其是精細動作不是很發達, 他需要統合各種動作技能來完成某項家務勞動。 首先, 家長要激發孩子做家務的興趣,

Advertisiment
我給孩子訂購了一份巧虎生活組, 裡面有笤帚、簸箕、拖把, 還有一個勞動小徽章, 每次看到這些, 孩子就很有勞動的興趣。 其次, 給孩子分配的家務一定是孩子力所能及的, 可以讓孩子掃地、疊疊衣物等等。 最後, 做家務的時候可以放些孩子喜歡聽的音樂, 慢慢地孩子就會喜歡做家務。

動動腦—思維敏捷

要訓練孩子多動腦筋, 就要常和孩子互動, 玩一些智力小遊戲。 只要父母結合實際生活, 就地取材, 就能培養孩子愛動腦筋的好習慣。 在家裡我會跟孩子做一些小遊戲, 例如:

我是小小設計師 每天早上起床要穿什麼衣服, 怎麼搭配是我最煩惱的事, 孩子看我早上磨磨蹭蹭的, 對我說道:“媽媽, 你怎麼選個衣服都這麼慢啊,

Advertisiment
我來幫你吧。 ”“知道了, 知道了, 你選吧。 ”我一邊敷衍她一邊自己選著, 沒過一會就聽見孩子喊道:“媽媽, 媽媽, 我幫你選好了, 你看怎麼樣?”我回過頭一看, 哎喲, 選得還蠻不錯的呢, 於是我繼續鼓勵她:“原來你還是個大設計師呢, 你也幫爸爸搭配一下吧。 ”話還沒說完, 孩子就跑去幫爸爸搭配衣服了。 這個簡單的小任務讓孩子非常感興趣, 還能鍛煉孩子對色彩的搭配, 瞭解衣服與季節的關係, 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

紙牌找朋友 玩紙牌是當今流行的休閒娛樂方式, 孩子對紙牌也有相當大的興趣, 怎樣才能把紙牌合適運用到孩子身上呢?第一階段我們可以把數字紙牌收集起來, 讓孩子將紙牌數字朝上放置在桌面上, 引導孩子將相同數位的紙牌找出配對。

Advertisiment
第二階段家長同時參與遊戲, 和孩子比賽, 看誰找的朋友多。 第三階段增加難度, 引導孩子選擇同樣花色、同樣數位的紙牌進行配對, 次數多了也可進行比賽。 這樣就鞏固了孩子對數字的概念, 在家裡孩子就不會只對電子產品感興趣了。

全身運動—肢體協調

如果天氣不好, 孩子不願意出門活動, 家長可以在家設計一些活動量較大的親子遊戲, 同樣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 我家孩子很喜歡和爸爸一起做遊戲, 在孩子心中, 爸爸就是一棵大樹, 爸爸總是假裝變成一棵大樹, 孩子就會順著“樹根”往上爬, 孩子總是能爬到“樹頂上”。 雖然這個遊戲很簡單, 但是孩子和爸爸都樂在其中, 全身都運動起來了。

Advertisiment

只要家長花一些心思, 創造遊戲情境, 孩子就會樂於參與其中, 各方面都得到發展。 家長朋友們, 讓我們一起陪著孩子在家裡動動手、動動腦、做做全身運動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