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大便呈陶土樣小心膽道閉鎖

膽道閉鎖, 是肝內外膽道阻塞性疾病, 是一種進行性的肝外膽道系統病變, 可同時累及肝內膽管, 以肝內、外膽管進行性炎症和纖維化為特徵, 是嬰兒期最嚴重的肝臟疾病之一, 可導致膽道淤積性肝硬化並最終發生肝功能衰竭。 育兒專家指出, 寶寶大便呈陶土樣小心膽道閉鎖。

膽道閉鎖通常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胎兒時期就已經形成的, 這種相對比較少見, 這種膽道閉鎖的小孩在一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膽汁淤滯, 常伴有其他畸形。 另外一種是我們比較常見到的, 即圍生期形成的膽道閉鎖,

Advertisiment
這種膽道閉鎖的寶寶在出生時基本正常, 體重和大便顏色也均正常, 大概在出生後2-3周才逐漸顯露黃疸並逐漸加深, 皮膚可變成金黃色甚至褐色, 患兒排過墨綠色胎便後, 大便的顏色逐漸變為淺黃色、灰白色、陶土色。 晚期多伴腹脹, 肝臟質地硬, 可有少量腹腔滲液。

目前對膽道閉鎖的患兒早期應用最廣泛且療效較好的治療手段是Kasai手術(葛西手術), 由於進行性肝臟纖維化、膽汁瘀積性肝硬化和門脈高壓的出現, 多數患兒最終須選擇肝臟移植, 而葛西手術能很大程度上地減緩患兒肝功能衰竭的速度, 為肝移植爭取時間。 但是又由於病理改變的特殊性、早期診斷的困難性、患兒就診時間晚, 以及患兒家長對治療膽道閉鎖的認識不足等原因,

Advertisiment
使得一些患兒因不能及時手術而達不到理想的手術效果。 據報導:Kasai手術的效果與患兒手術時日齡有著密切關係:60 日齡內接受Kasai手術, 膽汁流恢復率達70% -80%;60- 90日齡接受手術, 膽汁流恢復率為40% - 50%;90- 120日齡後接受手術, 膽汁流恢復率為25% ; > 120 日齡後接受手術, 膽汁流恢復率僅為10% - 20%。 還有對隨訪非肝移植的Kasai手術後10年生存率的報導顯示:生後1- 60日齡接受手術患兒的10年生存率為57%, 60-70日齡接受手術患兒的10年生存率為41%, 70-90日齡接受手術患兒10年生存率為30%, > 90日齡接受手術患兒10年生存率為13%。 可見, 早期診斷、及早手術對提高手術成功率和長期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那麼, 如何才能為患兒贏得更多的治療時間呢?

生理性黃疸是一種生理現象,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講不需要特別治療, 兩周左右會自然消退, 但如果過了生理性黃疸時期後, 寶寶的黃疸仍無消退跡象, 甚至有呈加重趨勢時, 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到大醫院做詳細的檢查以確診。 對於家長來說, 可能很難鑒別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但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皮膚、吃奶的情況和排泄物的顏色等, 如果看到寶寶出現皮膚發黃、嗜睡、吃奶量減少、高音調的哭聲等現象時, 切不可麻痹大意, 最好請專業的醫生來判斷, 以排除病理性黃疸的可能。 若寶寶大便呈陶土樣(灰白色)時, 必須到醫院做肝膽系統檢查, 以排除膽道閉鎖的可能。

小編溫馨提示:寶寶大便呈陶土樣小心膽道閉鎖。 膽道閉鎖如不及時治療, 常在一歲左右死亡,

Advertisiment
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 膽道閉鎖的診斷很大程度上相當於是對患兒下了死亡證明書。 一旦確診為膽道閉鎖的話, 一定要聽從醫生的建議, 儘快手術, 為患兒爭取更好的治療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