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多汗究竟該怎麼護理


嬰幼兒期的寶寶由於身體新陳代謝快, 白天活潑好動, 到了晚上睡覺就會出汗厲害。 但是有時候寶寶睡覺出汗是因為生病了, 為什麼寶寶會出汗呢?該怎麼辦呢?

為什麼寶寶會出汗呢

家長不必過於擔心, 小兒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見的, 並非都是體質虛弱、身體有病的症狀。 這名兒童已經4歲, 如沒有其他症狀, 應該為生理性多汗。 生理性多汗多見於頭和頸部, 常在入睡後半小時內發生, 1小時左右就不再出汗了。

生理性多汗, 是指孩子發育良好, 身體健康, 無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 家長往往習慣于以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決定小兒的最佳環境溫度,

Advertisiment
喜歡給寶寶多蓋被, 捂得嚴嚴實實。 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 而且又處於生長發育時期, 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 再加上過熱的刺激, 會通過出汗蒸發來散發熱量, 調節體溫。

有些活潑好動的孩子, 白天運動量大, 產生的熱量多, 機體沒有能力將多餘的熱量通過出汗散發出去, 熱量積聚在體內, 晚間體溫可達38℃左右。 孩子入睡後, 產生的熱量減少, 交感神經敏感性減弱, 身體便通過出汗散發多餘熱量, 以維持機體正常體溫。 但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孩子在2歲以下, 夜間出汗同時伴有精神萎靡、生長發育遲緩等症狀, 家長要帶孩子及時到醫院檢查, 如確診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Advertisiment
應及時治療。


寶寶多汗究竟該怎麼護理

寶寶多汗如何處理

1、觀察

寶寶多汗大多為生理性, 如在氣溫升高時未能及時脫減衣服而致出汗。 遊戲、奔跑、跳躍後大汗淋漓, 皆屬正常生理現象。 學齡前幼兒晚上剛入睡時, 頭、頸項部出汗, 濕了枕頭,

Advertisiment
深睡後即消汗, 而健康狀況良好, 則不必過慮。

嬰兒期多汗首先要關注是否有活動性佝僂病, 如缺少戶外活動、不曬太陽、沒有添加維生素D製劑, 可請醫生檢查一下骨骼發育情況以協助明確診斷。 兒童期多汗並有結核病接觸史或者出現低熱、消瘦等症狀應去醫院檢查有無活動性結核病。

寶寶內分泌疾病較為少見。 糖尿病患兒可表現多飲、多尿, 早期可表現遺尿, 伴消瘦、乏力。 甲狀腺功能亢進患兒多為較大學齡兒童, 女孩多見, 可表現為情緒不穩, 食欲亢進而體重不增, 怕熱而多汗。 寶寶出現肥胖和生長發育遲緩, 並伴有性徵“男性化”現象, 比如汗毛增多增粗, 或長鬍子, 女孩出現陰☆禁☆蒂肥大, 隨年齡增長似男孩陰☆禁☆莖等, 可能為腎上腺皮質增生,

Advertisiment
家長應帶寶寶作進一步檢查, 以幫助診斷。

2、治療

對寶寶日常的穿衣蓋被, 應注意適度, 隨氣候變化勤穿勤脫, 避免過分保暖。 如汗濕透了內衣, 應及時更換, 避免捂在身上, 等於穿著濕衣服, 反易著涼。 可在換穿了幹內衣後, 立即給孩子喝些溫開水, 以助保暖。

寶寶出汗, 尤其是晚上濕透衣服後易著涼, 可到中藥房去購買些中成藥, 如“玉屏風散”, 既能止汗, 又能預防感冒。

寶寶活潑好動, 通常出汗比成人多, 故每天應多喝水, 以補充水分。

因疾病引起的多汗, 多伴有原發疾病的各種具體症狀, 應及時就醫, 明確診斷並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