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多汗是什麼毛病?

我兒子剛滿10個月。 現在已經秋末初冬了, 天氣較涼, 但寶寶午睡、晚睡時, 還是經常出汗, 頭部、背部和頸部尤為厲害, 衣衫、枕巾都被浸濕了。 寶寶的奶奶說這是體虛的表現, 讓我給寶寶多吃一些補品。 請問寶寶出汗多是怎麼回事?應該怎樣護理汗多的寶寶?Katie媽

專家回復:

寶寶多汗大多是正常的。 嬰幼兒正處於快速成長階段, 新陳代謝旺盛, 需要通過出汗來散發體內的熱量, 因而在運動時或進食後都容易發汗。 此外, 由於小兒的植物神經發育不健全, 剛入睡時, 交感神經會因為失去大腦的控制而出現頭部、頸部多汗的情況,

Advertisiment
這是正常的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 部分寶寶多汗可能指示著其身體出現問題, 如佝僂病, 貧血, 結核病等, 若寶寶除了多汗之外, 且有精神萎靡, 食欲不振, 睡不安穩等現象, 家長應帶他去醫院進行相關的檢查, 千萬不能自作主張, 給他吃清熱藥或盲目進補。

要想小兒安, 三分饑與寒, 這句老話是有道理的。 在飲食方面, 寶寶平時要多吃蔬菜水果, 多喝水, 少吃高蛋白質的食物。 寶寶出汗時, 一定要及時換掉汗濕的衣物。 另外, 還要勤洗澡, 若不及時清潔, 寶寶的皮膚容易引起疹子, 甚至因皮膚潰爛而感染。

從醫學上講, 小兒全身或局部汗腺分泌過多稱為多汗。 小兒多汗可分為生理性多汗以及病理性多汗。

生理性多汗:

所謂生理性多汗,

Advertisiment
指的是孩子身體健康, 發育良好, 並無任何疾病, 但卻經常在睡覺時出汗。 引起生理性多汗的原因有很多, 現概括如下:

1. 與寶寶體質有關:與成人相比, 嬰幼兒的皮膚含水量較大, 皮膚表層血管分佈較多, 且新陳代謝旺盛, 因而活動量大時, 就會大汗淋漓。 其次, 汗腺的分泌活動是受神經活動影響的, 而寶寶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 故對冷熱的自我調節能力較弱。 因此, 寶寶剛入睡時, 由於大腦神經仍處於興奮狀態, 所以容易出汗。

2. 捂得太多:秋末初冬, 天氣慢慢變冷, 部分家長因擔心寶寶睡覺時著涼, 因此給寶寶蓋上厚厚的被子。 其實, 這是不對的。 由於寶寶的體溫調節功能還沒發育完善, 再加上厚被子,

Advertisiment
就會造成產熱過多, 因此只能通過排汗來散發熱量。

3. 營養過剩:有些家長因擔心寶寶營養不良, 總是想方設法讓寶寶多吃補品, 殊不知, 正是由於這樣導致寶寶營養過剩, 即使入睡後身體仍產生大量熱能, 故只好通過排汗來散熱。

病理性多汗:

病理性多汗, 是指小兒患有已知的或潛在的疾病而引起出汗過多的現象。 具體為小兒在安靜的狀態下, 無故全身或局部出汗過多, 甚至大汗淋漓的情況。

以下病症會引起小兒多汗:

1. 佝僂病。 多汗是患有佝僂病的重要表現, 具體表現為頭部多汗, 通常還伴有夜間啼哭、枕禿、前囟門增大及閉合延遲等現象。

2. 心肺疾病。 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肺炎合併心衰的寶寶會經常大量出汗。

Advertisiment

3. 結核病。 患有結核病的寶寶, 除了多汗的表現外, 還有低熱、疲乏無力、食欲減退、臉頰潮紅等現象。

此外, 寶寶患病後期、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往往容易出現汗多的現象, 這是由於寶寶身體虛弱, 神經功能紊亂所引起的。

怎樣護理汗多的寶寶?

1. 勤洗澡。 給寶寶勤洗澡, 以保持皮膚的清潔, 同時在出汗較多的部位, 如頸部、背部、腋下等塗上爽身粉, 以保持皮膚的乾燥。

2. 別捂太厚。 寶寶的衣著和被子應與大人相當, 尤其是冬天時, 別給寶寶穿得過厚或蓋得過厚, 否則容易出汗。

3. 及時更換衣物。 當發現寶寶的衣物被汗水浸濕時, 應及時替寶寶更換衣物, 以免寶寶因受涼而感冒。

4. 多喝溫水或湯水。 出汗較多的寶寶, 體內水分也喪失得較多,

Advertisiment
因而要及時補充水分, 以免發生脫水現象。

5. 病理性多汗的寶寶。 應儘早及醫治療, 以免病情惡化。

多汗的寶寶要及時清潔, 否則, 皮膚容易起疹子或發生感染。 所以, 即使在寒冷的冬天, 媽媽們也要勤于幫寶寶洗澡。

寶寶皮膚護理產品推薦:

選用寶寶專用的洗髮沐浴露, 能有效保護和滋潤寶寶的皮膚;盆浴時可往水裡滴上潤膚油, 可滋潤、改善寶寶膚質;沐浴後為保持寶寶皮膚乾爽, 可在皮膚皺褶處撲上爽身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