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多尿或少尿的原因及護理方案

一般情況下, 24小時尿量大於3000毫升/每平方米體表面積為多尿;尿量少於250毫升/每平方米體表面積為少尿;如果少到50毫升/每平方米體表面積以下者為無尿(小兒體表面積=0.035×小兒千克體重+0.1)。

(1)多尿。 小兒可由外界環境、藥物、疾病影響導致多尿。

外界環境因素:當小兒吃了大量的瓜果、流質、半流質及高蛋白食物, 或飲入過量的水和飲料, 或天氣突然轉冷, 或長時間處於休息狀態, 均可引起非疾病性多尿。 許多父母會發現, 當天氣突然轉冷之後, 很多較小的小兒出現小便頻頻, 甚至十幾分鐘小便一次, 無其他不適的症狀。

Advertisiment
一些年齡較大的學齡孩子, 遇到課堂老師提問或遭到訓斥時, 情緒一緊張, 小便次數就明顯增多, 而且特別急, 甚至尿在褲子上, 這都是外界因素造成的。 當改變或適應了這些外界因素後, 孩子的小便情況就可以恢復正常。

藥物作用:當小兒患了某種疾病而使用利尿或脫水藥物時, 一般都會使小便增多, 這是藥物作用的結果, 不足為怪。 常用的利尿藥物有雙氫克尿塞、安體舒通、速尿等;脫水藥物為甘露醇、高滲葡萄糖等。

疾病影響:在某些發熱性疾病恢復期, 或患有浮腫、腹水而經有效的治療後, 使瀦留的體液開始排出體外, 均會出現短暫性的多尿;如果小兒的小便量特別多, 而且特別能吃、能喝, 但體重卻日漸減輕,

Advertisiment
這就是糖尿病病人的“三多一少”症狀。 若檢查患兒的血糖和尿糖, 可見升高的改變。 糖尿病患兒的特點是小便量特別多, 喝水亦多。 如果有意限制小兒喝水, 其小便量仍然很多, 若檢查小便, 比重降低, 這是尿崩症的表現。 如果小兒原患有慢性, 腎臟疾病, 表現為浮腫、尿少、高血壓、腎功能異常, 然後出現小便量增多, 則可能為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多尿期。

(2)少尿。 小兒喝水和飲料少, 或進食不好, 或天氣炎熱、出汗過多時, 小便量就會減少, 這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在病理情況下, 少尿的原因分為腎外病變和腎臟病變兩部分。

腎外病變:由於發熱引起不自覺的汗出增多、腹瀉導致的脫水以及大量出血、休克、心功能不全等因素, 使腎血流量減少,

Advertisiment
腎小球濾過率減少, 導致少尿。 同時, 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使腎小管重吸收水分增多而加重少尿。 但少尿最常見的原因還是腎臟病變因素, 因為腎臟具有調節人體內液體和電解質平衡的作用。 一旦腎臟有病變時, 腎功能受到損害而出現少尿, 甚至無尿。

腎臟病變:在小兒, 引起腎功能不良的最常見的疾病是急性腎小球腎炎。 此病在急性發作期常以少尿或無尿為主要症狀, 並伴有浮腫、高血壓, 尿常規檢查有血尿等異常症狀;若血液化驗出現肌酐、尿素氮明顯增高, 血酸鹼度降低, 二氧化碳結合力降低, 臨床上出現無尿, 那麼此患兒一定出現了腎功能衰竭的嚴重併發症, 病情危重。 新生兒出現少尿或無尿者,

Advertisiment
往往提示有先天性的泌尿道畸形。

對於一些非病理性的多尿或少尿無需治療, 只要通過調節水分的攝入, 症狀即可相應得到緩解。

但對於一些病理性的多尿或少尿, 則需經過醫生的診斷, 針對其病因進行治療。 父母千萬不能在不明病因的情況下亂給患兒服藥, 這樣容易加重和延誤病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