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喝中藥需要注意什麼

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寶喝中藥需要注意什麼?當孩子生病時, 我們家長也會選擇中藥來服用治療。 那麼寶寶喝中藥需要注意什麼?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介紹有關知識。

一、寶寶喝中藥, 四點很重要

Advertisiment

由於中藥的作用明顯, 並且副作用較小, 因而許多家長非常青睞中藥。 但是, 小寶寶們對父母的良苦用心可是並不領情, 不是哇哇大哭就是把藥吐了。 不過也難怪, 有的中藥太苦了, 就是成年人喝著也難受。 讓寶寶乖乖喝中藥要注意以下四點。

1、“濃煎”很重要

兒童服中藥要以“濃煎”為主。 需要注意的是, “濃煎”可不等於“久煎”, 因為久煎可能會造成部分中藥失效或者增加副作用。 例如, 小兒感冒用的中藥多為解表類藥, 藥味芳香易揮發, 久煎易失去解表療效。 濃煎方法為:將中藥浸泡30分鐘, 然後用武火煎沸後改為文火, 持續15分鐘即可。 然後將藥汁倒出並根據兒童的年齡另用文火煎至所需用量即可(如果有經驗的家長能直接煎出合適用量最好)。

Advertisiment

2、注意煎藥量

藥只要喝夠量就行了, 多喝對病情也沒多大幫助。 一般來講, 1歲以下的寶寶, 每天服用的中藥最好不要超過20毫升, 並且服用時不計次數, 以頻服為主, 一天只要大致均勻地把藥喝完即可;1~3歲的寶寶可煎至約40毫升, 分3次服用;3~6歲的小傢伙兒相對就聽話一點了, 可將中藥煎至60毫升分3次服用;到了6歲以後家長就省心多了, 分兩次服用即可。

3、加糖分熱證寒證

給寶寶喂藥常常讓許多年輕媽媽手忙腳亂。 其實, 中藥加糖也是有竅門的, 有小便黃、面赤、身熱、便秘等症狀的患兒多為熱證, 藥物中最好不加糖。 由於紅糖味甘易生濕, 因此尤其是舌苔厚膩的濕熱患兒更不能加。

Advertisiment
患有寒證疾病的患兒藥物中可加適量紅糖, 但白糖性寒, 服之易加重病情, 也不要加。

4、生薑可止吐

如果劑量不大、加糖等方法還不能讓寶寶喝下中藥的話, 生薑可來幫忙。 媽媽們可在寶寶喝藥前5分鐘左右用一片新切的生薑擦塗患兒舌面, 因為生薑具有止嘔的作用。 另外, 喂藥應在兩餐之間, 這樣即有利於藥物的吸收, 也不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造成吐藥。 最重要也是最常見的一點, 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寶寶拒絕吃藥就捏著鼻子灌, 這樣很容易嗆到寶寶。

二、如何讓孩子乖乖喝中藥

1、中藥溫度有講究

人的舌頭味感與湯藥的溫度有關。 當湯藥溫度在37攝氏度時, 味感最苦, 高於或低於37攝氏度,

Advertisiment
苦味就會減弱。 但湯藥溫度高於37攝氏度時, 易燙傷口腔黏膜及食管, 因此, 等湯藥溫度降至37攝氏度以下時, 再給孩子飲服。 即便如比, 湯藥的氣味和口味依然還是很濃烈, 這時讓孩子含一小塊冰, 既不影響藥物吸收, 也可緩解口腔中的苦味。

2、用勺子喂到舌根部

人的味蕾大部分分佈在舌頭的表面和兩側, 舌根部位的味蕾少點, 所以藥液即使流到舌根寶寶也不會感覺很苦。 給寶寶灌藥首先要選個合適的勺子, 大小最好剛好讓寶寶能含進嘴巴裡。 喂藥時, 讓寶寶躺的臂彎裡, 頭稍稍後仰, 然後舀一芍藥汁, 注意勺子背面儘量不要沾很多藥汁, 寶寶張嘴時, 把勺子伸到寶寶嘴巴裡, 儘量把藥汁倒在寶寶的舌根位置, 然後勺子不要急著拿出來,

Advertisiment
而是輕輕壓住寶寶的舌頭, 讓寶寶不能抿嘴, 他會被迫把藥汁咽下去, 這樣流在舌頭表面上的藥汁會很少, 寶寶不感覺到苦當然不會哭鬧了。

3、在玩耍中不定時喂服

對於小一些的孩子, 可以把中藥放到奶瓶裡吸。 喂的時候, 每次讓孩子喝2—3口, 然後放他去玩一下, 再給他喝2—3口。 這樣不定餐數地讓孩子在玩耍中吃藥, 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讓孩子在玩耍中忘記藥的苦味。 但值得注意的是, 這樣喂服需要注意保持藥液的溫度, 一般溫度在20℃—30℃之間為佳。 若溫度過低, 會傷害小兒脾胃, 引起腹痛;溫度過高, 又易防燙傷小兒的食道。

4、用獎勵的形式喂服

孩子們都喜歡甜味的食物, 家長不妨在中藥中加入冰糖, 或者是把冰糖弄碎成綠豆般的小塊放在一邊孩子能看到的地方, 喂孩子幾口中藥,然後獎勵一小顆,孩子看著碗裡的冰糖,就會心甘情願地喝藥了。

喂孩子幾口中藥,然後獎勵一小顆,孩子看著碗裡的冰糖,就會心甘情願地喝藥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