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喜歡抱睡 千萬別要糾正

生完孩子的媽媽經常會聽到老人們的叮囑就是不要抱著孩子睡。 抱睡對孩子沒有任何益處。 首先, 抱睡的寶寶睡不深, 而且睡醒後不精神, 影響睡眠的品質;其次, 不利於孩子養成獨立性的生活習慣, 而且抱著寶寶睡, 媽媽也得不到好的休息, 特別是正在恢復期中的媽媽更需要好的睡眠及休息。 另外, 抱睡不利於孩子的呼吸, 影響寶寶的新陳代謝。 所以, 抱著睡是個壞習慣, 一定要糾正!

首先, 要瞭解寶寶為什麼喜歡抱著睡。 主要是因為寶寶缺乏安全感。 寶寶在媽媽們的肚子裡呆了十個月, 好像是生活在媽媽的懷抱裡,

Advertisiment
一旦忽然脫離母體, 還是習慣和媽媽在一起, 可以聽到媽媽的心跳, 聞到媽媽的味道, 感到媽媽的溫暖, 這樣寶寶會有安全感, 即使脫離母體也是很希望繼續在媽媽的懷裡睡覺。 一些剛出生的寶寶, 一出生就開始自己睡小床, 這樣會讓父母很省力, 而且這樣的寶寶不多見, 但是還有一些寶寶, 因為分娩時的一些原因, 例如剖產、母嬰分離、新生兒窘迫、被照過藍光等等各種各樣的原因, 會使他們缺乏安全感, 所以他們更需要母親的懷抱, 一旦被放在床上, 會驚醒並哭鬧。 有些父母對孩子抱著睡是為了與寶寶形成一種親密的關係。 在寶寶初生的頭幾個月裡多跟孩子親密接觸, 並滿足他們的所有需求,
Advertisiment
可以跟寶寶之間形成一種親密的交流模式, 雖然會比較辛苦。

但是從長遠看來, 這樣做還是有益的, 父母和寶寶之間的愛與需求是相互的, 對寶寶付出的越多, 以後寶寶回饋給父母的也越多, 這也就是為什麼父母越愛自己的寶寶, 寶寶也越跟父母親近。 而且, 有些寶寶在父母的懷裡會睡得更深, 並且能睡很長時間, 只要一被放到床上, 馬上就睜開眼睛, 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寶寶忽然從媽媽子宮的包裹環境裡出來, 對外面的世界很陌生, 不適應, 不踏實。 所以出於人類的本能, 寶寶會想尋找熟悉的感覺與環境, 而父母的懷抱就像是母親的子宮一樣, 睡在父母的懷裡, 會讓寶寶感到很安全。

那麼, 該怎麼樣讓寶寶從抱睡過渡到獨立睡呢?寶寶剛初生沒有安全感是很正常的,

Advertisiment
隨著他月齡的增長, 當他的安全感得到滿足後, 他自然便會能夠離開父母的懷抱, 能夠獨立睡覺, 這個階段的過渡也會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 那麼父母該如何幫孩子渡過這個階段呢?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小方法?每次睡前跟寶寶進行一些小小的交流與互動, 比如餵奶, 撫觸, 並且幫寶寶拍後背, 幫助其打嗝, 避免孩子吐奶, 然後慢慢把寶寶放在床上, 撫觸他幫他放鬆。 父母不要對寶寶的哭鬧過於敏感, 當寶寶睡夢中驚醒哭鬧時, 不要趕緊去抱, 而是可以坐在寶寶的床頭, 溫柔地拍拍他, 輕聲地跟他說話, 哄他繼續睡, 趕走寶寶的恐懼。 另外, 可以模擬抱睡, 媽媽可以先把寶寶放在床上,
Advertisiment
媽媽也躺在寶寶的旁邊, 用手環繞在寶寶周圍, 讓寶寶感覺到好像睡在媽媽的懷裡, 安然入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