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哭鬧不停警惕腸痙攣

腸痙攣又稱痙攣性腸絞痛, 是小兒急性腹痛中最為常見的機能性腹痛。 表現為平時健康的小兒, 如果突然發生陣發性、間歇性的腹痛, 而在間歇期間, 又找不到異常的體征, 則是本病的主要特點。

寶寶突然性的腹痛經常會讓爸媽心慌意亂、不知所措。 作為兒科常見症狀之一的腹痛, 更是因其病因、起病緩急輕重、多發年齡的不同而有嚴格的區分。 為了讓新手爸媽對寶寶腹痛有更深入的瞭解, 將會分期介紹0~1歲寶寶腹痛的常見疾病和狀況。

腸痙攣的症狀

腸痙攣, 要注意!

腸痙攣, 是由於腸壁平滑肌陣陣強烈收縮而引起的陣發性腹痛,

Advertisiment
是寶寶急性腹痛中最為常見的情況。 在兒童醫院小兒外科門診中, 約80%的寶寶肚子疼都是小兒腸痙攣引起的。

腸痙攣的表現判斷

小嬰兒在腸痙攣發作時, 主要表現為:

陣發性腹痛, 每次疼痛間隔數分鐘到數十分鐘發作一次, 每次約持續3~5分鐘不等, 可呈反復性發作。

腹痛的位置不固定。 當家長用手輕壓腹部時, 沒有固定的壓痛點, 有時能觸及條索狀痙攣腸管。 腹部檢查多見腹隆起, 無腹肌緊張(肚子上都是軟軟的)。

寶寶會出現持續、難以安撫的哭吵, 可伴有面頰潮紅、翻滾、雙下肢蜷曲等症狀。 哭時面部潮紅, 腹部脹而緊張, 雙腿向上蜷起。 但無發熱、腹瀉、嘔吐症狀。

出現腹痛時寶寶會有哭鬧、煩躁的表現,

Advertisiment
但非疼痛期寶寶精神狀態良好, 可以正常進食。 並可因患兒排氣或排便而終止。

腸痙攣有多疼

出現腸痙攣時, 寶寶會以大聲哭叫來表達自己的疼痛, 但與外科急性腹痛疾病如腸套疊、急性腸扭轉相比, 腸痙攣屬於緩慢陣發性疼痛, 痛感要緩和許多, 一般情況下沒有較大的危險性。

為什麼會得腸痙攣

腸痙攣是兒童常見疾病, 尤其在嬰兒期更為常見。 主要是由於神經系統對腸蠕動調節功能不穩定, 副交感神經易興奮, 導致腸蠕動過強, 發生腸痙攣。 小寶寶發生腸痙攣的誘因有許多種, 如機體對食物的過敏;寒冷、饑餓或消化不良、大便乾燥;腸內氣體過多, 或因餵奶不當, 吞咽大量氣體等, 都可引發腸痙攣。

Advertisiment
另外, 一些研究顯示, 母乳餵養的寶寶發生腸痙攣與母親飲用乳製品有關, 食物過敏可能是腸痙攣發生的一個原因。

得了腸痙攣怎麼辦?

不同疼痛狀況的治療、護理方式

當寶寶出現腸痙攣後, 父母可先通過冷靜的觀察, 來根據寶寶哭鬧的強度、持續時間、哭鬧的伴隨症狀來為寶寶分級治療。

如果寶寶只是一般的哭吵, 父母可以用第一第二級治療方案;如果是嚴重腸痙攣者應採用第三級治療。

一級治療:寶寶哭鬧與腸痙攣有關, 但並不劇烈時

媽媽對策:

取暖、排氣。 給寶寶以撫慰, 可直抱寶寶或使其仰臥于父母的膝上, 喂給適量溫開水。 將雙手搓熱, 用溫暖的手掌輕輕按摩寶寶的腹部, 或在腹部放置熱水袋也可起到緩解作用。

Advertisiment
之後讓寶寶在保暖的條件下入睡, 通常醒來後寶寶即可因排出體內的氣體恢復正常。

二級治療:寶寶經常發生腸痙攣, 但每次都不劇烈時

媽媽對策:

改變飲食。 母乳餵養的母親要避免食用牛奶、乳製品、魚和蛋等容易導致寶寶機體過敏的食物;人工餵養的寶寶可以選用水解酪蛋白的配方奶, 改善寶寶因消化不良造成的腸痙攣。

控制食入量。 寶寶每次喝奶不可過多、過急。 寶寶的奶瓶可選用帶有排氣功能的奶嘴, 且氣孔不宜過大, 避免寶寶喝奶喝水時吸入大量的氣體。

小兒腸痙攣的預防和治療

三級治療:寶寶起病急、症狀比較嚴重, 或不能確定是否為腸痙攣時

媽媽對策:

及時到醫院就診。 如果為此種情況, 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Advertisiment
檢查是否為腸套疊、腸梗阻、急性腹腺炎等其他腹痛性病症, 千萬不可隨意給寶寶服藥, 掩蓋病情, 以免延誤治療, 造成生命危險。

Tips

寶寶腸痙攣需要做的檢查:

一般通過血常規、便常規、生化全項、腹透這幾項常規檢查即可確診。

易與腸痙攣混淆的腹痛類疾病:

膽囊炎膽石症、腸套疊、腸梗阻、急性腹腺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病急性穿孔、腸蛔蟲病、泌尿系結石等區別。

做好腸痙攣的預防功課

要預防腸痙攣, 家長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好寶寶的飲食起居, 平日養成好習慣, 既能減少寶寶的痛苦, 也能減少爸爸媽媽的煩惱。

要點1:即使是在夏季, 10個月以下的寶寶也要禁止食用冷食冷飲。 大一些的寶寶需要嚴格控制冷食冷飲的攝入量及不易消化的食品。

要點2:如果是母乳餵養,媽媽少吃一些易引起脹氣的食物,例如:牛奶、蘋果、甜瓜等。

要點3:儘量減少寶寶哭鬧。因為哭的時候寶寶會吸入大量空氣從而引起脹氣。

要點4:每次吃完奶後,媽媽一定要輕拍寶寶後背,讓寶寶將吃進去的空氣排出。

要點5:沒有特別需要不要給寶寶吃安撫奶嘴。

要點6:平時媽媽可以為寶寶多做腹部按摩。在寶寶腹部單手以順時針方向打圈,每天兩次,每次10圈。寶寶進食1小時後方可進行。

要點7:養成規律進食習慣。雖然寶寶還小,但媽媽對寶寶進食的規律掌握,將每天幾次餵奶的時間相對固定下來,可以讓腸道有充分恢復的時間。避免集中大量餵食對寶寶腸胃和消化道造成的負擔和傷害。

小編總結:小兒有很多疾病可以引起腹痛,故小兒腸痙攣的診斷應建立在排除一系列內、外科疾病,尤其是外科急腹症的基礎之上。否則,將會貽誤診斷和治療,甚至危及生命。

要點2:如果是母乳餵養,媽媽少吃一些易引起脹氣的食物,例如:牛奶、蘋果、甜瓜等。

要點3:儘量減少寶寶哭鬧。因為哭的時候寶寶會吸入大量空氣從而引起脹氣。

要點4:每次吃完奶後,媽媽一定要輕拍寶寶後背,讓寶寶將吃進去的空氣排出。

要點5:沒有特別需要不要給寶寶吃安撫奶嘴。

要點6:平時媽媽可以為寶寶多做腹部按摩。在寶寶腹部單手以順時針方向打圈,每天兩次,每次10圈。寶寶進食1小時後方可進行。

要點7:養成規律進食習慣。雖然寶寶還小,但媽媽對寶寶進食的規律掌握,將每天幾次餵奶的時間相對固定下來,可以讓腸道有充分恢復的時間。避免集中大量餵食對寶寶腸胃和消化道造成的負擔和傷害。

小編總結:小兒有很多疾病可以引起腹痛,故小兒腸痙攣的診斷應建立在排除一系列內、外科疾病,尤其是外科急腹症的基礎之上。否則,將會貽誤診斷和治療,甚至危及生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