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吐奶媽媽如何護理

寶寶吐奶

吐奶是嬰兒常見的現象, 指胃中食物被強而有力地排空, 而且量比較多。 新生兒容易吐奶的原因在於他們的胃部和喉部還沒有發育成熟。

寶寶吐奶的原因

吐奶是嬰兒常見的現象, 有兩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時的一個症狀;二是嬰兒胃腸道的解剖生理特點容易發生吐奶。 總的來看, 由於第二種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較常見。

首先要弄清楚寶寶是吐奶、還是溢奶, 這兩者的含意不同, 原因和處理方法也不一樣。 吐奶的量比較多, 可發生在餵奶後不久, 或半小時以後, 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

Advertisiment
溢奶則量少, 多發生在剛吃完奶時, 一般吐出一、兩口即止。

由口腔吃進去的奶, 先經過一條管道叫食管, 然後進入胃內。 胃有兩個門, 一個是與食管相連接的叫賁門, 即胃的入口, 另一個是與腸道相接的叫幽門, 即胃的出口。 嬰幼兒食管肌肉的張力較低, 容易引起擴張, 同時蠕動比較慢, 故而食物容易淤積。 賁門比較鬆弛, 關閉不緊, 易被食物衝開。 當胃內食物稍多時, 可以衝開賁門而倒流回食管。 幽門關閉較緊, 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發生痙攣, 使出口阻力更大, 食物通過緩慢或難以通過, 食物則由幽門處反流到賁門處, 破門而出。

寶寶吐奶護理方法

1、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勢一旦嘔吐物進入氣管會導致窒息。

Advertisiment
因此在讓孩子躺下時, 最好將浴巾墊在孩子身體下面並要保持上身抬高。 如果孩子躺著時發生吐奶, 我們可以把孩子臉側向一邊。

2、吐奶後, 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狀況在孩子躺著時要把孩子頭部墊高, 或者索性把孩子豎著抱起來。 吐奶後, 孩子的臉色可能會不好, 但只要稍後能恢復過來就沒有問題。 另外, 根據情況可以適當地給孩子補充些水分。

3、補充水分要在嘔吐後30分鐘進行孩子吐奶後, 如果馬上給孩子補充水分, 可能會再次引起嘔吐。 因此, 最好在吐後30分鐘左右用勺先一點點地試著給孩子喂些白水。

4、吐奶後, 每次餵奶數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在寶寶精神恢復過來, 又想吃奶的時候, 我們可以再給寶寶喂些奶。

Advertisiment
但每次餵奶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左右, 不過餵奶次數可以增加。 在寶寶持續嘔吐期間, 我們只能給寶寶餵奶, 而不能喂其他食物, 包括輔食。

減少寶寶吐奶的方法

1.適量餵食, 切勿過多。

2.少量多餐, 以減少胃部所承受的壓力。

3.每次餵奶中及餵奶後, 讓寶寶豎直趴在大人肩上, 輕拍寶寶背部, 這個動作可將吞入胃中的空氣排出, 以減少胃的壓力。

4.餵奶時不要太急、太快, 中間應暫停片刻, 以便寶寶的呼吸更順暢。

5.奶瓶開孔要適中, 開孔太小則需要大力吸吮, 空氣容易由嘴角處吸入口腔再進入胃中;開孔太大則容易被奶水淹住咽喉, 阻礙呼吸氣管的通路。

6.在餵食完畢後, 不要讓寶寶馬上平躺, 先把上半身挺直坐一會兒,

Advertisiment
並輕拍其背部。 在躺下時, 也應將寶寶上半身墊高一些, 最好是右側臥, 這樣胃中的食物不易流出。

7.在餵食之後, 不要讓寶寶有激動的情緒, 也不要隨意搖動或晃動寶寶。

寶寶吐奶的緊急處理方法

因為食道的開口與氣管的開口在咽喉部是相通的, 吐奶時最怕的, 就是奶水由食道突然反逆到咽喉部時, 剛好於吸氣的當兒, 誤入氣管, 即所謂的嗆奶。 量大時, 將造成氣管堵塞, 呼吸不能進行, 馬上會缺氧危及生命。 量少時, 可直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 輕微的溢、吐奶, 通常寶寶自己會調適呼吸及吞咽的動作, 所以較沒有吸入氣管的危險, 父母只要密切觀察他的呼吸狀況及膚色即可。 如果寶寶有大量嘔吐的情形發生,

Advertisiment
請照以下方法處理:側向一邊如果平躺時發生嘔吐:迅速將寶寶臉側向一邊, 以免吐出物因重力而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 用手帕、毛巾卷在手指上伸入口腔內甚至咽喉處, 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大略及快速的清理出來, 以保持呼吸道順暢, 免得阻礙呼吸。 此時, 清除口腔要比鼻腔重要!所以平常身邊隨時要配置小手帕、小毛巾, 以備不時之需(鼻孔則可用小棉花棒來清理)。

拍打背部如果發現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 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 馬上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床上(硬質床), 用力拍打其背部四至五次, 使其能咳出。

捏腳底板如果這些步驟都做了, 但寶寶還是無反應, 即刻用力刺激其腳底板(或夾或捏), 目的在使寶寶因感覺疼痛而呼吸,此時最重要的是讓寶寶能吸氣,氧氣能進入肺部,以免缺氧。在窒息救命時刻,最重要的是爭取時間把空氣(氧)送入肺中,而不是在浪費時間的想如何把異物取出,這點觀念非常重要。

在以上處理過程中,寶寶應同時的向醫院或診所轉送,讓專業的兒科醫師再做進一步處理或檢查才能完全放心。如果嗆奶後寶寶呼吸很順暢,最好還是想辦法讓他再用力哭泣(哭泣即是大量的呼吸)一下,藉以觀察寶寶哭泣時的吸氣及吐氣動作,看有無任何異常(如聲音變調微弱、吸氣困難、嚴重凹胸),如有則即刻送醫。如果寶寶哭聲洪亮、中氣十足、臉色紅潤,則表示一時並無大礙,可再觀察一陣子。有時,胸部的X光檢查也是必要的。

為寶寶拍嗝的正確方法

1、豎著抱起孩子,輕輕拍打後背豎著抱起孩子後輕輕拍打後背5分鐘以上,是幫助孩子拍嗝的基本方法。如果孩子還是不能打嗝的話,也可以試試用手掌按摩孩子的後背。

2、支起孩子的下巴,讓孩子坐起來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然後再輕拍後背的方法也可以。因為孩子坐著的時候,胃部入口是朝上的,因此打嗝也就比較容易了。

3、打不出嗝的時候吸入胃中的空氣,有時會夾在前後吸入的奶汁中,此時如果將孩子上身直立起來,將有利於胃中空氣的排出。因此,媽媽可以將孩子豎著抱起來,或者可以給孩子墊高後背使上身保持傾斜30分鐘左右。

寶寶吐奶的其它療法

1、枸杞陳皮粥:本粥清肝和胃潤肺。

舊廣陳皮2克、枸杞菜葉20片、蜜棗2個,煲粥。

2、茨實陳皮粥:本粥化氣健脾和胃。

舊廣陳皮2克、茨實10克,煲粥。食用時加麥芽糖些許以和胃潤腸。

3、如見口爛,可用飯湯水加少許真珠粉(真珠層粉易可)調均勻塗口腔。

4、乳母注意飲食,不可偏寒偏熱。哺乳後適宜輕拍嬰兒背部,千萬不要逗玩太過。

寶寶吐奶中醫推拿法

按揉足三裡: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用拇指指尖輕按揉小兒足三裡各100次。

推膻中:膻中穴位于小兒兩乳☆禁☆頭連線正中點。用拇指螺紋面自小兒膻中穴向下推至臍部100次。

推脾土:脾土位於小兒手拇指端骨掌面。用拇指螺紋面在小兒兩手脾土部位輕柔地向指尖輕推各100次。

推胃經:胃經位於小兒拇指第一指骨掌面。用拇指螺紋面來回推小兒雙手胃經各200次。

揉內關:內關穴位于小兒腕關節掌側腕橫紋上2同身寸兩筋之間。用指尖按揉小兒雙手內關穴各100次。

目的在使寶寶因感覺疼痛而呼吸,此時最重要的是讓寶寶能吸氣,氧氣能進入肺部,以免缺氧。在窒息救命時刻,最重要的是爭取時間把空氣(氧)送入肺中,而不是在浪費時間的想如何把異物取出,這點觀念非常重要。

在以上處理過程中,寶寶應同時的向醫院或診所轉送,讓專業的兒科醫師再做進一步處理或檢查才能完全放心。如果嗆奶後寶寶呼吸很順暢,最好還是想辦法讓他再用力哭泣(哭泣即是大量的呼吸)一下,藉以觀察寶寶哭泣時的吸氣及吐氣動作,看有無任何異常(如聲音變調微弱、吸氣困難、嚴重凹胸),如有則即刻送醫。如果寶寶哭聲洪亮、中氣十足、臉色紅潤,則表示一時並無大礙,可再觀察一陣子。有時,胸部的X光檢查也是必要的。

為寶寶拍嗝的正確方法

1、豎著抱起孩子,輕輕拍打後背豎著抱起孩子後輕輕拍打後背5分鐘以上,是幫助孩子拍嗝的基本方法。如果孩子還是不能打嗝的話,也可以試試用手掌按摩孩子的後背。

2、支起孩子的下巴,讓孩子坐起來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然後再輕拍後背的方法也可以。因為孩子坐著的時候,胃部入口是朝上的,因此打嗝也就比較容易了。

3、打不出嗝的時候吸入胃中的空氣,有時會夾在前後吸入的奶汁中,此時如果將孩子上身直立起來,將有利於胃中空氣的排出。因此,媽媽可以將孩子豎著抱起來,或者可以給孩子墊高後背使上身保持傾斜30分鐘左右。

寶寶吐奶的其它療法

1、枸杞陳皮粥:本粥清肝和胃潤肺。

舊廣陳皮2克、枸杞菜葉20片、蜜棗2個,煲粥。

2、茨實陳皮粥:本粥化氣健脾和胃。

舊廣陳皮2克、茨實10克,煲粥。食用時加麥芽糖些許以和胃潤腸。

3、如見口爛,可用飯湯水加少許真珠粉(真珠層粉易可)調均勻塗口腔。

4、乳母注意飲食,不可偏寒偏熱。哺乳後適宜輕拍嬰兒背部,千萬不要逗玩太過。

寶寶吐奶中醫推拿法

按揉足三裡: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用拇指指尖輕按揉小兒足三裡各100次。

推膻中:膻中穴位于小兒兩乳☆禁☆頭連線正中點。用拇指螺紋面自小兒膻中穴向下推至臍部100次。

推脾土:脾土位於小兒手拇指端骨掌面。用拇指螺紋面在小兒兩手脾土部位輕柔地向指尖輕推各100次。

推胃經:胃經位於小兒拇指第一指骨掌面。用拇指螺紋面來回推小兒雙手胃經各200次。

揉內關:內關穴位于小兒腕關節掌側腕橫紋上2同身寸兩筋之間。用指尖按揉小兒雙手內關穴各100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