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吃藥,勿用牛奶沖服

導讀:給新生兒喂藥時不要把藥和奶混合一起, 不然會降低藥效。 而給嬰幼兒喂藥時則可以把藥片研成粉狀或調成糊狀。 學齡前兒童可自行吞服藥片, 並要教導用水送服藥片方法。

小兒體質較弱, 生病、吃藥在所難免, 但要讓寶寶乖乖吃藥可沒那麼容易。 為了哄寶寶吃藥, 不少媽媽習慣將藥用牛奶同服, 這種做法其實並不恰當。

1、幼兒對口味是很敏感及挑剔的, 即使許多藥物為了迎合小孩的口味而特別製成各種口味的糖漿劑型, 但是多少還是含著一些藥味兒。 而且寶寶會因為吃到過藥味, 而影響以後吃奶。

Advertisiment

2、牛奶是屬於中和劑, 可以與許多藥物分子結合, 而減低了藥物治病的特性, 盡可能在餵奶前約一小時先喂服藥, 才能確保藥劑吸收的效果。

3、幼兒容易吐奶, 牛奶中混了藥後有怪味道, 更容易引發嘔吐。 單獨喂藥, 因藥量較少, 即使味道怪異, 只要喂進入胃內後就不易嘔吐出來了。

4、一些特殊藥物, 如鈣粉、早產兒需要補充的鐵劑等等, 都是不能與牛奶混合的。

5、為了解決幼兒喂藥的麻煩, 現在一些藥只要每天服用一次或二次就可達到相同的藥效, 方便很多了。

爸媽必備.給寶寶喂藥常識

小兒體質較弱, 生病、吃藥在所難免。 在給小兒喂藥時, 如果家長懂得有關服藥常識, 掌握正確服藥方法, 疾病治療就會事半功倍。

Advertisiment

1、給新生兒喂藥, 可將藥粉溶於溫水中再倒入奶瓶, 讓小孩像吸奶一樣服藥。 如果是1—2毫升少量藥水, 可直接倒入奶嘴, 讓小孩吸吮。

值得注意的是, 喂藥應在餵奶前或兩次餵奶間進行, 藥和乳汁不可混在一起, 因為兩者混合後可能出現凝結現象或者降低藥物療效。 不宜抱起小孩時, 需抬高其頭部, 讓頭偏向一側, 以防嘔吐窒息。

2、嬰幼兒服片劑、丸劑, 可研成粉狀, 用溫水調成糊狀。 家長宜把孩子抱在懷裡, 呈半臥位, 左手扶住其頭部, 右手持食匙取藥從嘴角處順口頰方向慢慢流入, 待孩子將藥液吞咽後, 再將藥匙拿開, 以防孩子將藥液吐出。 如有嗆咳, 應暫停喂藥, 豎抱孩子輕拍後背, 待好轉後再喂。

3、學齡兒童可自行吞服藥片。

Advertisiment
家長讓孩子將藥片放在舌根區, 並立即喝溫水, 要強調把水吞咽下去, 以便分散孩子注意力。


專家破解.3種常見喂藥狀況

在準備喂寶寶吃藥前, 臺北市立萬芳醫學中心小兒科病房副護理長蘇慧娟針對以下3個常見的喂藥狀況, 提供你一些簡單的處理對策。

狀況1

初生寶寶與較大嬰兒的喂藥方式與應注意的事項會有不同嗎?

對策

基本上在喂新生兒與較大嬰兒吃藥, 最大的不同是寶寶對藥物的反應, 新生兒比較不會有對藥物抗拒的反應出現, 隨著月齡的增加, 較大的嬰兒有了之前吃藥的經驗之後, 就會開始有排斥的反應出現。

因此, 在喂較大嬰兒吃藥時, 就必須要特別注意寶寶的反應與肢體動作, 以免辛苦喂入口中的藥一下子又全被寶寶吐了出來。

Advertisiment

狀況2

寶寶的藥粉有時候會比較苦, 可以加入一些糖粉, 提高寶寶對藥物的接受度嗎?

對策

蘇慧娟副護理長指出, 若寶寶的藥粉真的很苦, 加入少量的果糖或糖漿于寶寶的藥粉中是可行的。 由於一般診所提供的糖漿中還是略帶一些藥味, 若藥粉中添加糖漿後, 寶寶的接受度還是很低時, 媽媽或爸爸可以改加入一般市售的果糖糖漿, 這樣就可以降低藥粉的苦味。

狀況3

喂寶寶吃藥最怕的就是喂完之後, 寶寶又全部吐了出來, 遇到這樣的狀況時, 該怎麼辦?

對策

寶寶在吃完藥之後, 若馬上就將口中的藥物全吐出來時, 爸爸媽媽應先觀察, 寶寶是因為咳嗽或是不喜歡吃藥所以將藥物吐出,

Advertisiment
還是因為病理性的嘔吐狀況, 若為前者(純粹是不喜歡吃藥的負面行為反應), 爸爸媽媽則可待30分鐘之後再喂寶寶一次;若為後者(病理性的嘔吐反應), 醫護人員通常也不會建議再餵食寶寶吃藥, 可改以打點滴的方式來進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