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只要媽媽咋辦?

當孩子出現喜歡纏著媽媽, 不要爸爸的情形時, 千萬別急著責備他, 有可能是做爸爸的平常疏忽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 而表現出的一種抗議反應;要改善父子間的親子關係, 最好每天花些時間陪孩子一起玩、跟他聊天、講故事給孩子聽……, 瞭解孩子心理想法, 也讓孩子瞭解爸爸的愛。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 讓我們來做一個小測試, 應該就不難找出原因了。 回答問題時先別找理由, 是或不是?有或沒有?只選一個答案。

1.你每天都在孩子沒睡著前回家嗎?

2.你會幫孩子換尿布、泡牛奶嗎?

3.每天專心陪孩子玩的時間有沒有1個小時?

Advertisiment

4.你有為他說晚安故事、陪他散步或玩球嗎?

5.你常常抱他並且跟他說話嗎?

6.孩子哭個不停時你會耐心的哄他嗎?

如果以上幾個簡單的問題, 你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那麼孩子不要爸爸很正常的。 說的現實些, 爸爸的存在與否對孩子而言根本沒有差別, 因為在他的世界裡, 你只是一張不陌生的臉孔罷了, 也許身為爸爸的你會覺得不平, 每天忙著上班工作都是為了誰?

寶寶從出生到進入青少年時期前, 可能是父母唯一能給時間陪他、建立親密親子關係的時候, 如果錯過, 當孩子慢慢長大, 有了自己的世界, 父母想陪他也許連機會都沒有了, 但是在孩子最需要的這個階段, 爸爸卻常常為事業、為賺錢,

Advertisiment
用掉了所有的精神與時間, 沒有時間陪孩子是個事實, 卻也成了扼殺親子關係的罪魁禍首, 當爸爸發現自己在孩子的心中, 似乎不被重視、與孩子不親的狀況出現, 想要彌補往往需要花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並費盡心思來引導, 這對爸爸、對孩子都將會是一種可怕的煎熬。

孩子一歲以前就已經會認人, 時常出現在他面前、時常抱他、陪他說話的人, 即使不是媽媽, 都會成為他依賴的物件。 但在這個階段如果爸爸參與的時間不夠多, 孩子黏媽媽不要爸爸的情況, 自然很容易就出現了。

凡凡爸爸今天難得準時下班回到家, 看到正在客廳玩積木的兒子, 興致勃勃的想陪他玩, 沒想到當爸爸拿起積木, 凡凡卻馬上搶走, 並大叫“這是我的!”“爸爸陪你玩啊!”爸爸解釋著,

Advertisiment
凡凡說:“不要”, 爸爸不解, 雖然平常工作忙碌, 早上兒子還沒醒來前就出門, 回到家時兒子也已經睡著了, 可是到了週末總會儘量把工作放下, 陪家人到郊外走走, 為什麼凡凡對爸爸似乎有點冷漠, 不論做什麼只要媽媽陪, 自己一參與, 凡凡都會拒絕甚至哭鬧, 令爸爸非常挫折……

其實, 三、四歲時寶寶已懂得表達自己的喜好情緒, 而且不會騙人, 全職的媽媽對凡凡呵護有加, 不論凡凡做什麼都會陪在他身邊, 相對的, 爸爸雖然會抽空帶著全家出遊, 但是個性並不活潑的爸爸, 和凡凡之間的互動實在不多, 在凡凡的世界裡並沒有習慣爸爸陪啊!只有在車子裡時凡凡才感受到爸爸的存在,

Advertisiment
因為媽媽不會開車, 剛學會說話的凡凡, 甚至會叫計程車司機“爸爸”, 也許在他的認知裡, 會開車的都是爸爸呢!

除了爸爸太忙碌之外, 爸爸的個性有時也會導致孩子不願或不敢親近, 尤其是生性害羞的寶寶更容易受影響, 用幾個小問題可以測試一下, 自己是不是那個不受歡迎的爸爸?

1.你常對著寶寶笑嗎?

2.你講話的語氣是不是夠溫和?

3.在孩子面前你會收起一家之主的強勢嗎?

4.你陪寶寶時能否跟他玩在一起, 還是只在一旁陪著?

5.孩子吵鬧時, 你可以不生氣找出原因幫他解決嗎?

6.你跟媽媽的感情是否融洽?

同樣的, 當上面這幾個小問題, 爸爸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又如何要求孩子跟你親近呢?

要成為受孩子歡迎的父母是,

Advertisiment
需要用心去學習、去體驗的, 如果幸運的你還沒有遇到這樣令人頭痛的狀況, 也千萬別因此忽略了用心的重要。 常常會建議忙碌的父母們, 要為自己也為孩子做一個備忘錄, 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 自己該有什麼樣的準備?用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都要事先有個書面化的規劃, 隨時檢視自己是否做到了?隨時提醒自己不能忽略孩子的成長, 因為陪孩子成長是一項無法預測的挑戰, 一路上隨時會出現狀況, 父母細心的去預防, 將會比發現問題時再來彌補容易多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