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護理>正文

寶寶厭食,中醫治療效果好


圖片來源于太平洋親子網chris的小家相冊

當越來越多的小胖墩成為社會關注對象的同時, 兒童厭食現象也逐漸引起大家重視, 不思飲食、身材瘦小的豆芽兒童成為父母的心病。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兒科研究所所長, 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兒科學學科帶頭人汪受傳教授曾做過一項針對300名兒童厭食的病因學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 50%以上的小兒厭食與飲食不節、喂養不當密切相關。 專家同時指出, 要預防兒童厭食發生, 家長應該從添加輔食階段就有所準備。

兒童厭食從喂養上找原因

在兒科門診,

Advertisiment
有個1歲半孩子體重只有18斤, 家長反映寶寶既不好好吃輔食, 也不想喝配方奶, 只對五花八門的零食感興趣。 汪教授仔細了解情況后認為, 這個寶寶之所以厭食, 是由于輔食添加品種單一、添加時間較晚, 而家長在喂養過程中又縱其所好, 所以孩子漸漸表現得越來越不愛吃飯, 只鐘情于零食。

除了飲食不節、喂養不當外, 造成兒童厭食還有其他原因, 兒科教授介紹, 有的孩子以前肯吃飯, 生了一場病, 譬如肺炎住院或腹瀉之后就不愿好好吃飯了, 中醫稱之為他病傷脾, 而生病期間服用的一些藥物也會影響孩子的脾胃功能, 表現為不吃飯、肚子脹疼、拉稀。 還有一部分孩子先天不足, 出生以后一直外表瘦小, 內臟脾胃功能比正常孩子差,

Advertisiment
發生厭食的幾率增加。

兒科教授指出, 天氣變化也是厭食發生的一個原因, 每年6月份開始是厭食就診的高峰期, 由于天氣悶熱潮濕, 就診的小朋友舌苔厚膩, 而濕熱影響脾胃功能, 小孩食欲下降, 有時候不吃飯也感覺肚子是飽的。 此外精神因素引發的厭食不能忽略, 門診有個三歲的寶寶不想吃飯來看病, 這個寶寶由外地的爺爺奶奶帶大, 直到三歲上幼兒園才回南京, 孩子離開了長期生活在一起的長輩, 一直表現得悶悶不樂, 不愿吃飯, 這就是中醫說的情志失調, 思傷脾。

一歲以內培養愛吃好習慣

無論何種喂養方式, 從4個月就要為寶寶添加輔食, 開始逐漸培養孩子愛吃的好習慣。 兒科傳教授說, 孩子對食物的敏感期是在6至7個月,

Advertisiment
這個階段愿意接受新食物, 中醫認為, 食物消化吸收取決于脾胃, 脾胃功能是需要鍛煉的, 如果一直吃奶, 不加輔食, 孩子的消化功能也跟不上正常添加輔食的寶寶, 自然表現為不愛吃。 不少孩子三四歲了還要家長喂飯, 就是錯過了這個關鍵期。

另外, 專家提醒, 添加輔食時, 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即輔食品種從單一到多樣, 一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 隔幾天之后再添加另一種。 質地由稀到稠, 首先開始給寶寶選擇質地細膩的輔食, 有利于讓寶寶學會吞咽, 逐漸增加輔食的粘稠度, 從而適應寶寶胃腸道的發育;輔食添加量由少到多, 輔食制作由細到粗, 開始添加輔食時, 為了防止寶寶發生吞咽困難或其他問題,

Advertisiment
應選擇顆粒細膩的輔食, 隨著寶寶咀嚼能力的完善, 逐漸增加較大顆粒的輔食。

另外, 給孩子的進餐時間也應該有所限制, 正常應規定在30分鐘以內, 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吃飯的時間不能太長。

中醫治療貴在調理脾胃

厭食是指小兒較長時期食欲不振, 甚則拒食的一種常見病證。 本病以1~6歲小兒多見。 如果厭食持續時間較長, 就會影響小兒身高、體重的正常增長, 稱為厭食癥。 西醫認為厭食的孩子體內缺少微量元素鋅, 但有些小兒厭食不是補鋅能夠解決的。 中醫則認為, 脾健不在補, 而貴在運, 要想脾胃功能正常, 增強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才是關鍵。 因此, 中醫講求辨證論治, 認為五臟六腑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Advertisiment
同為厭食, 癥狀體征不同, 證型不同, 用藥也不同。 中藥起到的是調理脾胃、扶助運化的作用, 同時還應與飲食調理相結合, 幫助孩子糾正不良飲食習慣。

其他熱點文章鏈接:

夏天再熱也不能對寶寶做的6件事

夏天別給寶寶剃光頭, 更易長痱子

暑熱逼人!室溫過高或致嬰兒猝死

孩子宜粗茶淡飯度仲夏

郁美凈治痱?盤點8大治痱偏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