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協調能力差不妨學踢足球

父母看著七手八腳、笨手笨腳的寶寶, 心裡都很苦惱, 擔心是不是寶寶的智力有問題。 其實, 寶寶的手腳靈不靈活, 是取決於寶寶的身體協調能力。 下面小編來為大家講解一下。

培養寶寶身體協調能力的重要性

孩子的協調能力, 是指全身各個部位能夠相互配合完成特定動作的能力。 假如寶寶身體各個部位協調不好, 就很難做好一件事, 他的活動能力就會很差, 不可能健康成長。 例如, 明明總不會踢球。 為什麼呢?因為明明不能正確提起腳踢球, 這是協調能力沒有培養好。 培養協調能力, 除腳以外,

Advertisiment
還要培養腳與手, 手與手, 腳與肩等方面的綜合協調力。

影響協調能力發展的因素

1、遺傳因素協調能力與神經系統的功能水準關係極大, 而神經系統的功能是不易受後天因素影響的, 主要取決於遺傳因素, 這就是寶寶們協調能力個體差異很大的重要原因。

2、其它運動素質的發展水準。 動作速度、彈跳力、柔韌性等運動素質與協調能力關係密切, 這些運動素質的發展水準直接影響完成動作時把握動作技術的空間、時間、節奏等特徵以及各部肌肉用力的協調配合。 而這些都反映了協調能力的發展水準。 因此, 從某種意義上說, 協調能力的發展要依賴於其它運動素質的發展與提高。

3、運動技能的儲存數量。 運動技能是條件發射的建立,

Advertisiment
運動技能儲存的數量越多, 越能順利地建立新的條件反射、掌握新的技術動作, 從而可以表現出良好的協調能力。

4、個性心理特徵。 寶寶們的協調能力與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信心堅定、意志頑強等心理品質有直接關係, 這些心理品質影響到協調能力的發展與提高。 凡是上述心理品質發展好的孩子, 其協調能力能得到新發展與提高。

鍛煉寶寶身體協調能力的方法

1、跑步刹車。 目的在於使寶寶在跑步過程中能控制自己的身體平衡。 父母站在孩子對面, 逗引孩子跑向自己, 但孩子容易摔倒, 不容易維持穩定, 這需要父母合作, 當孩子快跑到面前時, 趕快抱住他。 長時間訓練後, 只需父母用手輕輕一擋, 寶寶就學會"刹車"了。

Advertisiment

2、學踢足球。 目的在於培養孩子腳與身體其他部位的協調。 先朝一個大目標踢球, 如把球踢到牆上。 時間長了, 再跑動踢球。 把球慢慢滾著, 讓寶寶從遠處跑著把這個球踢給爸爸或媽媽。 在跑動踢球時, 爸爸或媽媽先示範。 當然, 寶寶下肢力量小, 球踢得不遠, 但要鼓勵寶寶踢得好。

3、開倒車。 目的在於讓寶寶腳與手協調發展。 在寶寶面前放一個拖動式的玩具, 如拖拉小鴨等, 讓寶寶看著玩具拉動, 這樣就必須後退才行。 這時, 要鼓勵寶寶, 同時要在寶寶身後跟著保護他, 以免摔倒。 多練習, 寶寶就能開倒車, 學會倒著走路了。

4、更上一層樓。 目的是培養寶寶的手腳協調能力。 把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他不能輕意夠著的地方,

Advertisiment
鼓勵他自己想辦法去取, 寶寶很願意做些富有挑戰性的活動, 他會想盡一切辦法登高取玩具。 首先, 他會去找小凳子, 自己扶著凳子爬到桌子上, 然後取下玩具。 這種方法對鍛煉寶寶的體質很有好處, 但大人一定要注意寶寶的安全。

5、拋氣球。 目的在於鍛煉寶寶的手眼四肢協調。 讓寶寶將充滿普通空氣的大氣球向上拋, 當球快落到頭上時, 用頭、用手或者用身體其他部位向上頂氣球, 使氣球不著地。

小編總結:爸媽要瞭解的身體協調能力的重要性, 正確地培養寶寶的協調能力, 只要有耐心, 寶寶就會漸漸地變得靈活起來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