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寶入園不適應症不用愁

入院不適應症是很多寶寶都存在的初入幼稚園不適應的症狀, 不少寶寶沒進過托兒所, 因此初次入園時, 由於周邊環境陌生, 往往會產生恐懼感和無助感, 從而整天大哭大鬧、吵著回家或者沉默寡言, 出現一系列的負面情緒。

幼稚園裡不午睡

支招:家長可以給孩子帶一個在家常玩的、心愛的寵物玩具, 孩子抱著它睡覺, 可以減少孤獨感。 在小朋友都午睡的時候, 讓他幫老師做點事情, 然後跟他說, 如果你不來幼稚園, 老師會想你的。 如果你睡醒午覺再能幫老師分水果, 那就更好了, 老師會謝謝你的。

Advertisiment

回家以後發脾氣

有的孩子從幼稚園回到家後, 變得愛發脾氣、鬧情緒, 家長就以為孩子在幼稚園裡受了天大的委屈, 對此不知所措。

支招:孩子在家裡習慣了任性而為, 初入幼稚園, 對於諸多規距難以適應, 如想玩玩具時老師不讓玩, 不想睡覺時老師非讓上床。 而回家後, 就徹底放鬆了, 發一點小脾氣也很正常。 所以, 當孩子發脾氣時, 家長先不要去管他, 讓他把脾氣發出來, 然後再去安撫, 並講清道理。 如果孩子哭鬧得異乎尋常, 家長要主動與老師溝通一下, 向老師問問孩子的情況, 看看是不是老師表揚別的小朋友而沒有表揚自己的孩子引起的, 以便讓老師多給孩子一點兒鼓勵, 進行正面教育。 對於有的孩子無原則的哭鬧,

Advertisiment
家長千萬不能一味遷就, 要有原則, 不該做的事情就是不能去做。 但孩子哭完, 要給孩子喝點水, 以免上火。

缺乏朋友孤獨少語
入園前跟小朋友接觸少的孩子, 入園後難以融入到小朋友之中, 不願參與遊戲, 群體生活似乎與他無關, 表現比較孤獨。

支招:家長可利用入園和離園時間, 讓孩子認識本班的一個或者幾個小朋友, 互相介紹後, 鼓勵孩子在一起, 拉把手, 玩一玩。 同時, 家長主動請老師幫孩子介紹一個活潑大膽的朋友, 讓孩子活潑起來。 在家的日子, 家長要儘量找一些鄰居的小朋友跟孩子玩, 培養孩子的群體意識。 總之, 家長要多給孩子創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 時間一長, 孩子熟悉了幼稚園, 朋友就會越來越多。

Advertisiment

寶寶哭鬧難入園

有的孩子入園特別難, 哭天喊地, 還有的孩子抱著家長的腿就是不讓家長走, 搞得家長欲走不忍, 欲留不能。 有的家長聽到孩子哭鬧很不放心, 便躲在牆角、門後、窗外觀望, 還有的家長為防孩子哭鬧, 送孩子上幼稚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甚至長時間將孩子留在家裡。

支招:家長不要怕孩子哭, 孩子是哭給大人看的。 家長送完孩子後要趕緊離開。 其實家長走後, 孩子大多停止哭鬧, 因為老師有許多平息孩子情緒的辦法。 家長的心不要太軟, 只要孩子不生病, 家長就要堅持將孩子送到幼稚園, 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的哭鬧而中斷。 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你已經長大了, 該上幼稚園了, 就像媽媽上班一樣, 這是任務。

Advertisiment
”千萬不要說“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稚園”等灰色的語言, 這樣會讓孩子感到幼稚園是一個可怕的地方。 另外, 家長在送孩子去幼稚園的路上, 不要反復叮囑孩子要守紀律懂禮貌、唱歌時要大聲、畫畫時要畫好等, 這些過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勸告, 也會使孩子望園心怯, 甚至產生焦慮情緒。


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 一方面不利於孩子本身的健康發展, 使孩子對幼稚園產生抗拒心理;而另一方面, 孩子的家長看著也會比較心疼, 甚至產生轉學、轉園等想法, 使得一些幼稚園的正常運作也可能受到影響, 從而增大老師的工作難度。

相關用戶問答